摘 要:小學音樂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通過用音樂來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如今,新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制訂出符合學生發展和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小學音樂教學為出發點,并探討了幾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教學模式;設計;實踐
一、激趣導學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音樂教學模式設計中,運用興趣教學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前準備時,應從學生的興趣方面入手,例如,在上課時可以用童話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逐漸導入新課;或者讓學生先聽一首動聽的歌,在學生興趣高昂時導入新課。
例如,在欣賞《龜兔賽跑》時,教師可以先找一位學生來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然后再找兩位學生來扮演烏龜和兔子,在課堂上還原故事的情景,在表演的歡快氣氛中來欣賞《龜兔賽跑》的音樂。隨后,若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良好,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來播放《龜兔賽跑》的動畫片作為對學生的獎勵。在這種興趣教學的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情緒高昂,氣氛活躍,對學習音樂容易產生極大的動力,從而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情境陶冶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因此容易使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氣氛當中,具有明顯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新年好》《過新年》時,教師首先可以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鞭炮、燈籠、彩帶等具有新年特征的事物,這樣能夠使學生如同沐浴在新年的氣氛中一樣,學生在這樣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學習音樂,既提高了學習動力,又放松了心情。其次,教師還可以在上課前先播放一段有關于春節的照片和視頻,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我國傳統新年的知識,從而很快學會與新年有關的歌曲。
又如,在教學《苗嶺的早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欣賞一段有關苗嶺當地風光的視頻,使學生對歌曲有大概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之后,教師再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很快就明白了作品的境界和含義,更能深入體現各種樂器在作品中的關鍵作用,用樂器表達了苗嶺的早晨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因此,情景教學模式更形象,更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領悟。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設計的主要思路就是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出學習動力,才有創造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活動,但是不要拘泥于形式,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學音樂,在音樂中快樂成長,在快樂中創造音樂!
(作者單位 重慶市石柱縣冷水鎮小學校)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