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抽象的科學,邏輯性強,由于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太強,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又是一門比較深奧的學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使學生喜歡數學,就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將趣味性引入到實際教學工作中。結合工作經驗,分析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
一、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是學生思維習慣養成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是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充滿興趣,容易集中注意力,但是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不利于長時間聽教。小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因此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巧妙生動的舉例,提高課堂的趣味性,用最短的時間講解更多的內容,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就可以變換策略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觀教具、實物演示、多媒體展示、動手制作等方式,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自己觀察、獨立思考而獲得知識。如在講解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就可以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正方體、長方體,這樣課本上的知識就更加立體、直觀,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二、優化資源,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數學題的解決方式并不是單一的,可以說每道題的解決方式、思維方法都是不同的,一個數學題,它觸動的地方是多方面的。教材上對解決問題這一方面也很重視,專門開設了一個單元。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是這需要學生自己去磨煉,去感悟。只有這樣,那些所總結的解題的方法才會發揮作用。
1.枚舉策略
枚舉法是老師在教學中常常用到的方法,當遇到一些復雜問題的時候,老師常常是通過一一的枚舉,來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并發現其規律。
2.畫圖策略
圖片一般要比文字更加有吸引力,在小學教學中,圖片教學法也常常用到,圖片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開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圖畫策略教學的指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關注問題情境,重視問題意識
1.觀察圖片,鍛煉能力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材也做了新一輪的改革,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是以圖片的形式出現的,這種題往往都不是圖片所示意的那樣,一般都具有一些隱性的含義,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開動腦子,觀察圖片的組成構成、色彩搭配、人物對話等都有哪些特點,再聯合當今的社會情況,社會熱點等。這樣的題型增加了吸引度,考察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這一題型的關鍵就是信息的采集與收集,主要處理好信息的采集與收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信息的處理,再提出數學的問題
改革之后的新教材,還有另一個特點,一道應用題給的條件并不是全部有用,常常會有很多多余的條件,當條件與問題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時候,就需要學生認真地觀察條件、觀察問題,認真地思考,總結出有用的條件,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系。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活動。比如,游戲競賽、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之類的,讓學生可以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并且在成功的過程之中獲得知識,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領會到學習數學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那么學生就會也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學習,就可以及時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教學質量兩方面達到雙贏。
參考文獻:
李森,潘光文.行為分析理論視角下的課堂管理策略[J].中小學學校管理,2004(2).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臨江鎮大堰小學)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