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也進行了極大的變革,新課標倡導新型的教學模式,主張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特別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更應具備創新性,要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特點,使課堂教學創新生動化,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主要途徑是通過教師的課堂引導。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的重要作用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開放性教學;教師引導
教學規劃應具備對象性,對于小學生所處的階段來說,該年齡段的學生雖然想象力豐富,開放性思維較好,但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沒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正是需要教師引導的時段,只有正確地進行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習,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開放自身的潛能,培養創新能力和積極的自主學習意識。文章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進行談論,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開放性思維的意義進行簡要闡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產生的不合理現象
1.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教師單方面填鴨式的教學現象,所以,學生被動學習就無法培養出自主學習習慣和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
2.教師安排過量作業,導致學生無法自主安排時間,將時間耗費在做題上面,缺乏思考能力,也缺乏課余鍛煉能力。
3.教師不合理分配時間的問題嚴重,部分教師為了趕進度,拼業績,上課講課內容過于繁多,可想而知,小學生根本無法適應,上課也無法訓練思維能力。
這些現象的發生也突出了教學引導作用的意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調動他們積極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主動地思考、歸納,才能使他們自覺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方面
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通過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和吸收知識的一個過程,其中,教師起到主導性的作用,具體體現在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設計、課堂教學的引導學習、對學生的潛能開發引導等多個方面。
1.目標的確立定位了語文課堂的高度,教學方法的創新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都突出了教師的引導意義。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出一個愉快積極、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便會減輕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受到教育啟發后便會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
2.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課堂創新化的情景教學上,小學語文的教學要聯系實際,從實際教學上喚醒學生的潛在映象,通過愉悅的情景教學更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度。
3.教師的引導作用還可以體現在個人情感上,學生存在差異是必然的,但教師要愛護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即對所有的學生都要有相同的關愛的態度,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則要指引他們不同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明白自己受到重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學習,享受點滴成功帶來的喜悅。
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必須進行教學的改革,而主要的途徑就是教師引導的課程教學。教師能夠通過各種方法引導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不僅學到課本基本知識,還能富有創新意識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其引導作用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參考文獻:
[1]陳少月.談談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12).
[2]呂桂云.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三個“給力點”[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5).
[3]岳小金.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之藝術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3).
[4]劉曉.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2).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第二小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