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的教學中,題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解決數學問題,也要有新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解決問題;讀演想議
現行教材安排的“解決問題”,其編排特點與原教材傳統的應用題相比,題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呈現現實的生活場景。有些題目還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從現實場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高數學問題,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決這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遵循了教材的編排特點和意圖,按“讀—演—想—議”四個方面的策略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
一、帶著思維“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睌祵W中的解決問題的教學也不例外,同樣需要學生讀,但數學中的讀又不等同于語文中的誦讀、朗讀,而是讓學生運用語文的閱讀方式,帶著思維去“讀”(包括觀察圖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讀題分兩個步驟:一是初讀題目,從整體性上了解題目的內容,對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個初步的印象,也就像了解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一樣;二是細讀題目,現在的學生往往只完成第一步就動筆解題,錯誤較多。而細讀題目的要求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的讀題,找出題目中關鍵的、重要的詞句,進行理解,并理解題目中條件和問題之間的聯系,同時進行整合,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否則,就可能亂打亂闖,弄不清東南西北,最后連問題都沒搞清楚。比如,在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三年級植樹168棵,四年級植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四年級植樹多少棵?我班有一優生就因為沒有對題目進行細讀,整張試卷就錯了這一道題。后來我找她了解,她告訴我,當時讀了一遍題后覺得此題特簡單,于是就沒按照方法做題。就這么一道簡單的題,全班學生就她一人做錯,并且是優生。顯而易見,細讀題目就成了讀題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不容忽視,不管題難題易,都要讓學生去養成“讀”的習慣。
二、進入情景“演”
“演”包括學生表演、操作以及教師演示。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題中的情景,為學生創設直觀演示或表演、操作的條件,使學生從感官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探索知識,找出規律,得出結論。教育心理學強調:直觀性的東西最容易被兒童接受,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因此,“解決問題”教學中適當“樂化”教材,把一些可以“演”出來的問題創設為一些直觀的、有趣的活動,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時,我讓學生畫線段,把一棵棵樹當小棒擺,甚至把學生帶到操場植樹(把學生當樹在100米跑道上站),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了“點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聯系生活“想”
實際生活是學生生活中經歷過的、眼前看得到的人、事或現象。教師在教學,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遇到了題中的情景不好理解,就可以聯系類似實際生活的人、事或現象去“想”,以幫助學生理解。如,教學三年級下冊99頁例1時,我讓學生將例題內容聯系到學校開展的“集體舞”現場,課件演示動畫的情景,讓學生觀察解決。學生最喜歡解決自己熟知的問題。這樣的情景轉換,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從而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在新課標中,教師就要善于利用教材,更要根據實際情況,走出教材,使之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獨立思考“議”
“議”即交流,交流的目的是為探討解題策略多樣化,使解題方法得到優化,問題得以解決。教師在教學“解決問題”時,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才與伙伴交流。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頁例1時,在引導學生觀察、收集整理了圖畫信息后,問:這道題到底該如何算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老師相信小朋友肯定都有自己的辦法,現在我們就比比誰的方法多。于是學生暢所欲言,交流想法:有的學生把原來有的22人和又來的13人合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戲,再從35里減去走了的6人就是現在看戲的人數,即22+13-6=29(人);有的學生從原來有的22人中減去走了的6人,就是還剩多少人在看戲,再加上又來的13人就是現在看戲的人數,即22-6+13=29(人);也有學生說:從又來的13人中,讓6個人去補走了的6人的座位,再加上原來有的22人就是現在看戲的人數,即13-6+22=29(人)。通過交流,學生之間相互了解、評價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多樣性。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時,可能只會想到一種解題的方法,在交流中可以學到另一種方法。通過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
總之,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 重慶市豐都縣第一小學校)
?誗編輯 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