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導學生解讀生命、領悟生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進而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活出精彩的人生。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命教育;生活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花朵,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生自殺事件屢屢發生,并且數字每年都在攀升。每每想起那花一樣燦爛炫目的生命就這樣默默地凋零了,心中總是一陣莫名的悸動……
生命教育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以及我國臺灣、香港都作為一門課程單獨存在,而在我國內地的學校教育中目前不僅沒有這門課程,就連與之相關的內容都很少,這不能不說是個嚴重的缺憾和問題。
沒有單獨課程進行生命教育,學科教學滲透便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特別是充滿人文情懷的語文學科,在滲透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更是有著不可估量與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因素,引導學生去認識、關注生命,進而珍惜、熱愛生命……
一、利用靈動的閱讀教學,進行生命教育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具體、感性、生活,貼近學生心靈。打開語文課本,我們會發現教材中所安排的文章幾乎沒有哪一篇不可以成為滲透生命教育的載體。每篇課文都是文字雋永、文質兼美的佳文,有描寫大自然美麗風光的,有贊美世間真情的,有闡釋人生哲理的……構成了五彩繽紛的語文百花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以人為本,發掘生命素材,凸現生命意義,增強學生生命意識。通過靈動的閱讀教學,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引導學生解讀生命,領悟生命,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通過靈動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充滿生命力的意象,從那些頑強旺盛的生命力意象中獲取生命力量,
認識生命意義,從而欣賞、珍視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通過靈動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想他們所想,做他們所做……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如,課文《微笑著承受一切》,通過學習桑蘭微笑著承受一切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桑蘭堅強地面對生命過程中的艱難坎坷,對
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讓學生感悟人的生命歷程總會遇到這樣那樣苦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勇于面對、勇于接受挑戰,生命才會更燦爛。在拓展中設計問題: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如桑蘭般那樣難以接受的困難和挫折,你將如何面對?借此讓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活。
二、依托生活化的習作教學,進行生命教育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重要過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時刻關注生活、關注生命,創設生命話題,通過對話式的生命交流,和學生一起探討生命的意義,進行以“生命”為主題進行習作訓練;可以組織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生命問題進行探討和思考,以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同時,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引導學生關注周圍自然界生物的生命狀態和生命歷程,并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如實地記錄下來,從而認識生命、熱愛生命。
三、利用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進行生命教育
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進行生命教育。如,利用班級黑板報、學校宣傳櫥窗,鼓勵學生進行以“生命”為主題的黑板報、手抄小報創作;教師選擇具有強烈生命意識以及生命知識的課外讀物、影視作品或科普作品等推薦給學生閱讀和欣賞,并定期舉行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主題會”“演講會”等,將自己的感受在同學之間進行展示、交流,碰撞生命火花;建立班級生物角或“生命角”,提供一些盆景植物供學生栽植、觀察,在親手栽植、親身體驗中感受生命的萌芽、發育、成長的不易,以及生命受損甚至凋零的痛苦,并鼓勵學生通過文字或語言將內心體驗表述出來……讓他們知曉生命的不易,從而推物及人,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
四、聯系日常生活資源,進行生命教育
生活是生命的軌跡,更能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生命,離開了生活談生命教育,必然不切實際。而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語文教育的家園,滲透生命教育的語文學科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語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資源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身邊充斥著的各類鮮活的生命教育資源。如,各種新聞媒體對社會上各種生命現象的報道。教師要根據生活實際,有效地利用這些生命教育資源,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有效教育,以使學生在真實的感知中了解生命,在自我的感悟中增強生命意識。
將生命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我們語文教師應立足于教材中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類語文生活教育活動之中,將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來,將生命教育滲透在每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認識生命,進而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并提升生命質量,活出生命意蘊,充分發揮生命潛能,最終促進個體生命全方位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陸郎中心小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