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合唱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審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意義。作為一名一線的音樂教師,我每隔一年就要帶領學校合唱隊參加區、市比賽,要有效地提高合唱隊員的演唱水平,如果只靠每周一次的興趣小組活動是不夠的,我嘗試利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來提高合唱隊演唱水平,分年段、分階段地在音樂課堂上,合理地結合音樂教材,指導學生學習有關合唱知識,在每堂課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合唱技巧訓練,為合唱隊的訓練打下良好基礎。具體做法如下。
一、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
1.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
從學生進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第一天起,我就按照合唱隊員的標準對他們的歌唱姿勢進行訓練,對坐姿和站姿規范要求,坐姿是:只坐半條椅子,頭要正,兩眼平視,面帶微笑,雙肩打開,保持平衡,后背挺直有拉長的感覺,雙腳并攏,腳底像涂了膠水一樣貼在地上,雙手手心向上自然放在腿上。站姿是:先讓兩個同學背對背,頭靠頭站著,體會后背挺直有拉長的感覺,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腳要站直,身體的中心在兩腳之間,要平均站在兩腿的支持力量上。頭的位置比身體的位置更重要,下巴略微低一些,雙手手背貼放在后腰位置,找腰部用氣的感覺,提醒學生要保持愉快歌唱的表情。
2.對學生進行簡單易學的呼吸訓練
首先,指導學生用張嘴無聲說“哈”來鍛煉腹肌,教師有節奏地拍手。在收緊小腹的同時無聲地說“哈”按四個八拍的節奏,反復練習腹肌的彈力。在以上練習的基礎上加入不同的音高唱“哈”。其次,在教學時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導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站立,每人將手放在腰圍的位置上,做一個深呼吸的動作,讓全體學生一起吸氣,吸后停留瞬間,在輕柔的“嘶”聲有控制地慢慢呼出。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在呼氣時要輕柔、平靜、均勻、舒展。每次課不斷對學生進行糾正和反復的練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呼吸習慣。再配合有趣的呼吸游戲,通過讓學生練習“打嘟嚕”“彈舌”來加強氣息的訓練。再配和音高|531-|進行訓練。
3.培養學生輕聲歌唱的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氣息較淺,很容易在唱歌曲的高音時“喊唱”,所以我在課堂上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講解一些歌唱的要求,讓學生通過實踐和比較,自發地建立起較科學的歌唱狀態,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歌唱,不大喊大叫,逐步培養良好的歌唱感覺。我還引導學生相互傾聽歌聲,這樣他們就會讓自己演唱的聲音弱下來,形成輕聲歌唱的習慣。還通過聽集體的歌聲和模仿用高位置演唱的同學,培養他們用高位置的演唱習慣。
4.進一步規范發聲訓練
良好的發聲技巧、良好的聲音是合唱的基礎。根據低學生年齡的特點,發聲練習以模仿火車聲“lu”為主。軟口蓋向上提,發聲感覺要向上走。氣息連貫,用氣均勻,高位置,發頭聲。經過兩年的教學訓練,使一二年級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歌唱習慣,能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齊唱。
二、培養學生的合唱意識和參加合唱的興趣
三年級是合唱基礎訓練的開始,也是挑選合唱隊員的好時機,我平時有意識地發現嗓音條件好的學生來充實合唱隊伍。因為這個年級的學生參加合唱隊可以一直訓練到六年級還能參加比賽,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合唱隊的積極性,這時我重點培養學生的合唱意識,就是和聲感覺,訓練的前期準備,一開始不要急于唱,而是采用多種合奏訓練,即分聲部拍出自編的節奏譜,可采取學生容易掌握的拍手、跺腳、拍肩或者用打擊樂器進行簡單的聲部練習,目的是讓學生聽合奏的音響效果,訓練他們的節奏感、協調感、和聲感,為和聲音程的訓練打好基礎。運用所給的音符,構唱音程、和弦。在琴上任意彈幾個音符的連接讓學生模唱音高和唱名。再通過音樂游戲“跳格子”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在學生能較好地齊唱準音后,就進行卡農式的音階練習。如,一半的學生看老師的指揮先唱音階第一小節,另一半的學生在一聲部唱完第一小節后開始演唱音階,利用兩個聲部賽跑的游戲進行輪唱訓練;利用科爾文手勢進行音準訓練;利用聽辨游戲進行識譜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強、弱、快、慢、休止符等各種氣息的練習和運用,再選用三年級的教材里的部分歌曲編創簡易的二聲部練習,練習時要求學生輕聲演唱,邊唱邊聆聽另一個聲部,這樣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就能聽到美妙的班級合唱歌聲了。
三、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
在四年級音樂教學中我訓練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兩聲部合唱,并要求初步做到聲部的和諧與統一。所以我主要訓練學生聲音的統一,除了要求集體的聲音做到統一,還要求個人高音區與低音區音色的靠攏和統一,我選擇性地運用手中的教材,采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視唱曲譜的能力,在四年級我每教一首歌曲都要讓學生把歌譜唱過關,有的歌曲要求學生課后背唱歌譜,扎扎實實搞好視唱歌譜的教學,為合唱教學做好準備。再加強合唱教學中發聲訓練、聽辨音程的訓練以及二聲部合唱的和諧訓練。在課堂中,先讓學生復習半音階和全音階,再進行二到八度音程的學習和練唱,繼續用柯達伊手勢來輔助演唱二到八度音階,和聲,并進行三聲部的卡農音階練習。
四、培養學生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五年級學生是我們合唱隊的比賽、演出主力隊伍,我主要對學生進行合唱技巧的綜合訓練。如,頓音、連音的練習,音量的強弱變化和弦聽唱練習,以及節奏變化的訓練,三聲部訓練,無伴奏合唱訓練,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在發聲練習時適當進行擴展音域的訓練。在不失去兒童純正、甜美音色的前提下再擴展音域,創造出一種既純凈明亮,又圓潤光彩,真假聲混合的高聲區音色。我還常常讓每一個學生分組學唱歌曲的不同聲部,逐漸鍛煉聲音的融合,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同一個小組內演唱不同聲部的人數,直至全班打亂位置讓聲部完全和諧,讓個體的聲音融入班級的音樂海洋中。聲音的融合是合唱的特點。
語言是歌唱的基礎與核心。歌唱的基本功體現在咬字、吐字、歸韻、收聲等方面。要使學生的歌聲純、清、遠、美,就必須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在唱歌前,我讓學生用京腔高位置朗讀歌詞,有效地解決了學生歌唱中咬字、吐字不統一的問題。“學生通過反復讀,還能體會歌詞的內在韻律、深刻的內涵以及所蘊涵著的豐富情感,通過感情的體驗去把握歌詞語調、語氣的輕重緩急。學生學會演唱歌曲之后,要求他們以情促聲,以聲傳情,唱出動人的歌聲,給聽眾愉悅的感受。我從理解歌曲的精神內涵的基礎上,用真摯豐富的感情去引導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共鳴,體會很好地處理歌曲整體藝術形象。
五、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在六年級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我經常選擇楊鴻年指導的合唱團視頻讓學生觀摩。如,《春天來到田野上》《太陽出來了》《青春舞曲》,使學生對合唱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我還選擇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生喜愛的通俗合唱曲讓他們練習,以增強學生多聲部演唱的信心,提高他們對合唱的興趣。我盡量有選擇地吸收國內外合唱發展的經驗做到合唱技巧的多樣性、合唱風格的多樣性、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樣性,使高年級合唱水平提高得更快。
我覺得這訓練合唱一切都“貴在堅持”,尤其是合唱技能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乃至每一個教學環節,長期不懈地對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行培養。不斷探索和努力,才能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通過精心培育、反復訓練,我所指導的校合唱隊確實獲得了一種既統一,又富有表現力的聲音,合唱隊隊員都能富有感染力地演唱歌曲,在合唱比賽中屢獲佳績。乘著歌聲的翅膀,讓孩子們美妙的歌聲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曾營小學)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