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角色游戲是幼兒園區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角色游戲能幫助孩子們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它是以人代人、以物代物的方式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既然存在以物代物,在游戲過程中就需要出現各種活動材料。在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中材料的投放使用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使材料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游戲,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角色游戲;材料箱;操作能力
材料箱在幼兒角色游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幼兒角色游戲中的“百寶箱”,里面可放置游戲中所需的各類廢舊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它有利于幼兒尋找、更換游戲材料,解決好游戲中遇到的困難。材料箱的合理利用能發展幼兒對物品的假想,替代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能有利于游戲情節的深入開展。
在實際游戲過程中幼兒對材料箱的利用率往往不高,有的甚至如同虛設。經過觀察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1)幼兒對材料箱的功用認識不足;(2)教師提供的玩具材料過于全面,幼兒尋找替代物品的機會不多;(3)幼兒游戲情節老化單一,沒有新的情節也就沒有使用新材料的需求。
那么,如何讓材料箱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引導幼兒認識材料箱的作用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了解材料箱,知道材料箱里的一切材料在游戲需要時隨時可以去拿,對每位幼兒都是敞開的,可以自由地取放使用。
2.發動幼兒一起收集材料箱里的物品,讓幼兒主動參與了解這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的名稱,共同討論這些材料的主要功用和可以用來制作何種玩具。如一個紙盒子,經過討論,幼兒想出了可制作十幾種玩具,不但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也為以后游戲中材料的選擇拓寬了思路。
3.材料箱里的物品要經常更換、增添,根據游戲主題的發展和情節的深入需要及時增減調換,不斷更新的材料才能吸引幼兒去選擇,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假想能力和新的操作技能。
二、提供幼兒利用材料箱的機會
玩具和游戲材料是角色游戲得以開展的物質基礎,為此教師們不惜加班加點,為幼兒制作了大量游戲玩具。從娃娃家的家電到美食廣場的美食,一應俱全,但這些形象逼真的仿真玩具往往僅適合于小班幼兒,中大班幼兒由于認知范圍的擴大,游戲內容、情節比小班兒童豐富多了,角色意識增強了,想嘗試更多的游戲主題,有了與別人交往的愿望,喜歡與同伴一起游戲。角色游戲材料是影響幼兒游戲興趣及質量的直接因素。如果讓中大班幼兒還簡單重復地擺弄這些仿真玩具,那材料箱的利用率必然會降低了。
因此,為中大班幼兒提供玩具材料不必很形象、俱全,應留有一定創造、發揮想象的空間與利用材料箱的機會。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我們將成品玩具逐漸減少,先將小菜刀拿走,幼兒就會去尋找類似的積木代替;再陸續拿走電視機、小床、小碗等,幼兒就用餅干包裝盒、紙片、果凍殼創造性地以物代物。也就是說,在教師拿走成品玩具,而幼兒又需要這種玩具時,就必須想辦法:尋找替代物,自己制作。這樣幼兒就必須要到材料箱里尋找可以代替的“寶貝”了,同時也促使了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又如美食廣場游戲,教師只需提供的游戲場地安排、游戲場景布置等,至于食物就和餐具則可以由幼兒自己來設計操作,根據顧客的要求到材料箱里找材料代替或現場加工。這樣材料箱發揮了作用,幼兒的假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三、引導幼兒發展新的游戲情節,激發對新材料的需求
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角色游戲規則,當游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有時會出現游戲情節停滯不前的情況,游戲情節單一,那會導致幼兒呆板機械地擺弄現有玩具。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啟發幼兒發展新的游戲情節,鼓勵幼兒為新的情節尋找,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玩具。
游戲中要保持幼兒對游戲的新鮮感,需要教師在引導的同時不斷想辦法變化游戲材料,在材料箱中提供可變化的半成品材料來吸引幼兒。這些可變化材料給幼兒極大的想象和加工余地,深受幼兒喜歡。如,我在材料箱里放些一些泡沫,“出租車”把它做成“手機”,“醫院”把它做成“藥片”,“娃娃家”把它當作“蛋糕”。又如,酸奶瓶,“小舞臺”把它拼搭成一根“啞鈴”當健身器材用,而理發店則又把它加工成“吹風機”。可變化材料的可變性,能充分調動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環境中潛在的教育價值轉化成真正的教育價值。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箱的利用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去激發幼兒對新材料的需求,讓材料箱真正變成“百寶箱”。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