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設了漢語課,“孔子學堂”遍布世界各地,他們被唐詩宋詞的空靈優雅所吸引,被戲曲小說的峰回路轉所驚愕!中國的古詩文,表情達意言簡意賅,詩畫結合意蘊悠遠,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傳習雅言之道,養成君子之風”。加強古詩文閱讀,讓經典走進我們的校園,融入我們的課堂,浸潤孩子們空虛的心靈。在重拾中華寶貴的財富中陶冶性情,體味經典的魅力,爭做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一代。
關鍵詞:觸摸圣賢;美讀成誦;詩情畫意;筆下生花
新學期開學,我“榮幸”地成為六年級二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初來乍到,孩子們對我的上任好像并不感冒。追打的,說笑的,喧嘩的,應有盡有。其實,上任之前,我已經旁敲側擊,對部分學生做了了解,今天一看,真是“聞名不如一見”啊!難怪這個全年級數學第一的班,語文成績會倒數第一。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感受不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正是其癥結所在。“傳習雅言之道,養成君子之風”。于是,一個信念在我心中萌芽了:我要將古詩文誦讀搬進我們的課堂,通過對經典的誦讀感悟,提升孩子們欠缺的人文素養,規范孩子們喪失的中華禮儀。
一、以身示范,激發興趣
伴隨著充滿激情的上課鈴聲,我的第一堂語文課開始了。我輕推窗門,步履輕盈,走上講臺,在黑板上赫然寫下:
仿《清平樂》
更深夜靜
倚窗攬孤月
一聲幽鴻棲不定
墻頭斑駁桂影
庭院沉沉風熏
琉璃寂寂露濃
別來音書無個
幾回夢里相逢
孩子們,注意嘍!老師要將這首詞配樂朗誦,希望你們能仔細聆聽,看誰能領悟到詞中的情感。話語剛落,音樂響起,我用舒緩而沉重的語氣,學著古人的樣子讀完全詩。大多數孩子處于沉默之中,很顯然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漆黑的夜空也有幾顆明星在閃爍。我迅速將目光落在了第二排的王丹身上,她是語文科代表,我很想聽聽她感悟到了什么。王丹不慌不忙站了起來:“我從‘相逢’體會到一種離別的意味。”很好,請給掌聲。瞬間,教室被掌聲淹沒了。突然,有位學生舉手了:“老師,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呢?他是哪個朝代的?”我欣然一笑,這是我剛參加工作時,懷念同窗好友隨便寫寫的。“哇,太棒了!”“真厲害!”從孩子們驚訝的表情、發光的眼神中,我讀到了一絲絲悸動。
所謂“學高為師”,教師的文化底蘊直接影響著孩子們對經典古詩詞的誦讀質量和積累數量。教師應盡可能理解作品背景、作家生活狀況,以及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匠心獨運。教師只有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靈活地解讀教材、駕馭教材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建構一個豐富多彩、朝氣蓬勃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意味無窮。
二、美讀成誦,熏陶感染
美的語言不一定是詩,但詩的語言一定是美的。接下來,我就要讓孩子們在美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快樂,受到熏陶感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從那以后,幾乎每天早自習,你都可以聽到孩子們詩歌朗誦的聲音。經典詩文的誦讀,已成為孩子們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日一積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賽,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聚沙成塔,聚水成海,孩子們既增長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還弘揚了民族文化,真是一舉多得。
三、融入生活,浸潤心靈
看著孩子們學習詩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決定將經典文學融合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樹下一邊跳繩,一邊唱歌,男孩女孩聚集一堂,好不熱鬧!突然,我腦中閃過一道金光:對,把歌唱童謠改成吟誦經典不是一箭雙雕,寓教于樂嗎?說干就干,經我一指點,無論是大課間活動還是體育課上都出現了讓人耳目一新的場景:跳繩的孩子不再唱:“新白娘子傳奇……”,取而代之的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抓壯丁”游戲中“不幸”被逮住的同學再也不必為自己的羞怯抓耳撓腮、不知所措了,信手拈來就是什么“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孩子們背得那么溫婉纏綿,我也不禁融入其間了!
學校每周的升旗儀式由“升旗值周班”負責,除了主持升旗儀式外,最重要的就是進行“班級特色演繹”了。我們班的特色自然就是“經典詩詞誦讀表演”了。孩子們在網上查找視頻及資料,再加上自己的改編和再創造,一臺《讀經典學唐詩》的表演贏得大家陣陣掌聲,甚至掀起了其他幾個班讀經典的高潮。
將經典融入生活,于是乎,孩子們樂也樂了,學也學了,傳統的變成新鮮的,新鮮的激起新興趣。傳統游戲、傳統文學都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四、大膽嘗試,筆下生花
1.在作文中靈活運用古詩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半年的古詩文誦讀,使孩子們受到的熏陶是非常明顯的。李菲在《難忘元宵》中引用了王安石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來描寫元宵佳節的熱鬧。陳偉同學更是別出心裁,居然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漫天煙花飄灑天地的壯觀景象。此外,張婷婷在《賞月》中寫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問她:“你知道其中的含義嗎?”“當然啦!這不就是人們常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嗎?”像這樣句中有詩,朗朗上口的句子在作文中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2.詩歌展示會,給孩子創作提供交流的平臺
畢業前夕,我們組織了一次“詩歌展示會”,每個同學自創一首詩歌送給老師或同學。雖然孩子們的詩作大都那么稚嫩,但其間也不乏佳品的出現。張晨晨的《月夜抒懷》:“遠別天涯各一方,欲寄尺素魚雁忙。又是丹桂飄香夜,情滿紅箋月滿窗。”讓人驚嘆不已!李欽的《贈同窗》:“鴻雁凄凄秋月朗,音容歷歷澀淚催。明朝壯志凌薄云,滿載金缽雀躍歸。”寫出了畢業生的豪情滿懷。
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科技,就會挨打;而一個民族,沒有優秀的傳統文化,信仰就會喪失,前途就會虛無,人格就會異化,最終淪為精神奴隸。語文教育的任務,是要通過‘立言’來‘立人’。當前,中小學生在物欲、名利的引誘下,人文素養欠缺,基本禮儀較差,作為當代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才能讓他們愛上語文課,于語文中提升自我修養,傳承中華文明?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給了我們答案:“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國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回顧這一年的校園生活,真可謂“微風翻墨,香飄四溢”。孩子們在誦讀經典中陶冶了性情,開闊了胸懷,文明了言行;在詩情畫意中提高了閱讀能力,增強了藝術鑒賞能力;借助經典詩文中所蘊藏的“美”,他們知道了這個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作者單位 重慶市璧山縣城北小學校)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