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2~13頁。
【課例目標】
1.從具體實例中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2.經歷求一個數的因數的過程,歸納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體現從具體到抽象的推理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課例主要流程】
活動一:自學課本
問題:什么是因數?什么是倍數?
要求:1.自學課本第12頁,仔細看圖,認真讀書,邊讀邊想。
2.頭腦風暴:什么是因數?什么是倍數?
3.全班展示交流。
組1:因為2×6=12,所以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
組2:因為3×4=12,所以3和4也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組3:因為1×12=12,所以1和12也是12的因數,12是1和12的倍數。
組4:12的因數有1,2,3,4,6,12。
組5:12是1,2,3,4,6,12的倍數。
組6: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整數。(一般不包括0)
活動二:嘗試練習
問題:18的因數有哪幾個?
要求:1.打開課本第13頁,獨立思考:18可以由哪兩個整數相乘得到?
2.小組討論:18的因數有哪幾個?把它們填在13頁課本上。
3.全班交流分享。
組1:因為2×9=18,所以2和9是18的因數,18是2的倍數,也是9的倍數。
組2:因為3×6=18,所以3和6也是18的因數,18是3和6的倍數。
組3:因為1×18=18,所以1和18也是18的因數,18是1和18的倍數。
組4:18的因數有1,2,3,6,9,18。
組5:12是1,2,3,6,9,18的倍數。
組6:18的因數還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活動三:鞏固練習
問題:30的因數有哪些?36呢?
要求:1.獨立思考:30和36可以分別由哪些整數相乘得到?
2.分別寫出30和36的所有因數,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3.全班交流分享。
組1:因為:1×30=30,2×15=30,3×10=30,5×6=30,所以30的因數有1,2,3,5,6,10,15,30。
組2:因為:1×36=36,2×18=36,3×12=36,4×9=36,6×6=36。
所以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組3:觀察30的因數和36的因數,我們發(fā)現: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課例簡析】
本案例用三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實現了預設的目標,主要是提交給小組討論的三個關鍵問題:什么是因數?什么是倍數?18的因數有哪幾個?和30的因數有哪些?36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內容的關鍵點,具有開放性和思考討論的價值,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學生通過自學課本、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展示、成果分享,經歷因數和倍數概念的探究過程。從實際教學來看,關鍵問題的設計科學、合理,能突出學生學習的重點,問題表述準確、清楚,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引領學生主動探究,從而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碧釂柺钦n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善教者,必善問,只有抓住教學重點在知識的關鍵處設問,用有效的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引領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展他們自覺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打造精彩的、高效的數學課堂。
(作者單位 云南省楚雄市蒼嶺鎮(zhèn)中心小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