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與科學、技術、社會聯系緊密,具有很強實踐性、操作性和創造性的學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是目前小學教師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
小學科學是在自然的基礎上更全面、更科學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科學真諦能力的一門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在探究中了解科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同時也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索的方法和過程,引導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科學地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基本科學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1.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探究氛圍
使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大膽想象,勇于發言。因此,教師應以真誠熱情的態度對待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多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2.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教師可巧設疑問,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科學作為一門實驗性學科,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提問能力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生疑、質疑、釋疑,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學習中,在探究中摸索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學到知識的同時找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進行“磁鐵”的教學時,問:同學們在衣服、鉛筆、大頭針、硬幣等多個物體中,磁鐵能夠吸住哪個?小學生馬上就動手實驗,開展自主探究。
二、注重實驗過程,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探究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是以試驗為主要方式的學科。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動手欲望強的特點,注重實驗過程,制訂趣味性的實驗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
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使學生寓樂于探究,在玩樂中學習。
通過小學科學的探究式教學,不僅能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徐良明.科學課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幾點體會[J].浙江教育技術,2010(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迎賓街小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