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教育因素,只要教師找準切入點、結合點,采取靈活的、行之有效的、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把創新教育滲透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學生的創新潛能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轉變觀念;大膽改革;不斷創新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教育因素,只要教師找準切入點、結合點,采取靈活的、行之有效的、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把創新教育滲透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學生的創新潛能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一、轉變觀念,激發創造興趣
語文教材是用無聲的文字描繪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形象性、生動性是它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鮮明特征。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因素,教師要善于挖掘設計。教師應結合教育實際以自身的創新精神感染帶動學生。如,學習《放風箏》一課時,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每人制作一個風箏,力求樣式多,顏色鮮艷,然后組織放風箏。讓學生體驗放風箏的樂趣,感受放風箏時的愉快的心情,并提醒學生觀察風箏在天空中飄動的情景。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而且還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二、大膽改革,激發創造潛能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最大快樂,莫過于獨立發現問題,并經過獨立思考后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創造的快樂。因此,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造實踐空間,為學生提供讀中仿創、學中范創、課外獨創等多方面實踐的舞臺,從而增大學生的創造才干。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多讀,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之中,“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等,并展開一幅畫面讓學生根據想象自己畫一畫,學生的創造潛能就在仿創過程中開掘出來。
三、不斷探索,拓展學習空間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更新觀念,樹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始終把學生創新思維、動手、動腦、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放在教學首位。
在抓好課堂教學是創新學習的主渠道的同時,還要抓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抓好自學質疑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钡竭@里方是進步。讓學生自學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根據掌握的知識去選擇、綜合、感悟,并提出問題。但由于年齡的特征、教材特點不同,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自學引導和有效的思維點撥。教師提出的自學與預習提綱應符合培養的目標,要帶有啟發性,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要充分肯定,保護其積極性。
2.抓好閱讀創新
學生對語言的感情、積累、實踐運用多得益于閱讀教學,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學校必須打破“統一”的教學禁錮,將語文和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大膽實踐,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閱讀中體會,閱讀中感悟,打破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老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還要強化感受性和體驗性,注重情感體驗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我們現行的教材大多飽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
在閱讀中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反復讀課文。通讀、熟讀、讀出感情,讓學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對文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貴在激勵學生參與創新,把語文學習與創造性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才會學得主動、學得活潑,才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創造力。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白辛小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