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教育,而家長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教育者。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相對長期又緩慢的過程,不得不承認,我們小學生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小學生學習習慣包含了很多的內容,這里就預習、筆記、練習、競爭四個方面來說一說家長怎么配合學校老師做好孩子的習慣養成工作。
一、預習
認真的預習不但要知道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的意思,更應該思考新知識的前后銜接,新知識學習后的運用等。在預習中,家長應該要求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甚至對新知識的內容過程提出質疑。只有有了高質量的預習,才能有行云流水的課堂,才能讓孩子真正參與到后天的學習中。否則,孩子可能在講授新知識的課堂上一無所獲。
二、筆記
孩子需要養成課堂上記錄筆記的習慣。再好的記憶也比不上及時將課堂要點記錄下來,不但及時加深了印象,同時能夠為復習提供有力的資料保障。作為家長,要堅持每天檢查孩子的筆記,可以肯定地說,筆記將直接反映了孩子課堂上是否認真地聽講了。家長為孩子準備一本筆記本,把學習中的收獲與練習錯誤整理記錄在冊,孩子就會逐漸養成隨時積累的習慣。積少成多是非常好的學習品質。
三、練習
練習一定程度上檢驗了孩子學習的結果,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不時檢查他們的作業不適為好的方法。學生在校與在家的作業練習,一般要求盡量家長簽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請家長配合小學生注意幫助糾錯,避免耽誤孩子第一時間掌握新知識。家長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指導不了孩子,但是家長絕對沒有理由不幫助孩子,最簡單的校對是每個家長都完全有能力勝任的,而且也一定能夠通過這些讓孩子養成好的訂正習慣。
四、競爭
競爭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催化劑,是最難能可貴的學習習慣。優秀的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有不斷拼搏、時刻上進的積極精神,讓孩子懂得競爭的重要,學會不斷超于自己是逐步實現成長的關鍵。小學生的良好競爭學習習慣是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配合、正確引導的。學習上的競爭既要避開嫉妒心理,又要呵護小學生的競爭動力。這就需要家長在監管孩子時注意取舍與用心去關注。
小學生學習習慣當然并不只有這幾個方面,也并不是簡單的管理就完成,而是需要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思考改進,同時家長還需要積極與老師溝通配合,與孩子成長的生活環境協調。只有家校社多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使教育收到顯著成效。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李市中心小學校)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