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作文內容以記敘文為主,主要是寫人、記事和描寫景物。農村的小學生由于見識面小,閱讀量也少,導致了學生怕作文、厭作文,寫起來總是咬著筆桿冥思苦想,無話可說。那作為農村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呢?通過對幾位名師的學習,總結教學經驗,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
一、作文要與生活相結合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現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將作文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如,在教《寫一個最熟悉的人》的作文時,先讓學生互相仔細觀察自己要描述的人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幾名學生向同學們口頭介紹一下,后由學生自由評論,指出說得怎么樣,好的地方在哪兒?不足又在哪兒?并給予補述。這樣既可以創設說話情境,又為作文提供豐富的材料。
二、作文應與實踐同行
把作文教學與親身實踐相結合,可逐步培養起熱愛作文的感情,養成愛寫作文的習慣。比如,在教“寫事”作文《堆雪人》時,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事先準備好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小手等工具,事先分好小組,很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為雪人準備了帽子、圍巾、還用笤帚做了雪人的小手,接著由教師評出優秀作品,讓幾個學生把堆雪人的經過和感受進行口述,再讓學生自由評論,教師加以指導。這樣通過實踐,不僅使學生感到作文有話可寫,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三、作文要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存
集體榮譽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在作文教學時,讓學生走進集體這個大課堂,頓時會產生一種集體歸屬感,不但能給學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學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寫景作文《我們的校園》時,我首先讓學生準備好筆和本子,再把學生帶到校園里按空間順序選取兩到三個代表性景點,引導學生仔細觀看,并不斷提示學生:遠近上下觀看分別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正確進行描述并展開聯想,最后升華文章思想感情,從內心深處表達對學校的熱愛之情。
四、作文應引導學生發現生活,提出問題,養成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觸千姿百態的自然,多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聞描述出來。這樣,學生作文便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我們應讓學生明白,我們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如果能留心周圍的事物,并善于關注發現,寫作興趣之“火”就會燃燒起來,作文就沒有想象中的這么難寫了。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作文的題材來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農村小學生寫起作文來也能筆下生輝、言之有物。當然,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進行長期的實踐,相信農村的學生也可以在寫作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區央子小學〈聊城大
學漢語言研究生〉)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