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當課改之風吹遍大江南北,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嶄新的姿態直面我們的教育之時,我驀然間意識到:課改是一項課程新理念、新教法的改革,為了及時轉變觀念,更好地適應教育課程改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開始對自己的語文教學進行反思。在教學中,如何用情感感染學生,點燃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呢?
一、用情領著學生走進來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如,在教學《一節特殊的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孩子們,今天老師送給你們一首歌,(課件播放)“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高潮處學生也跟著唱起來了)看著學生那動容的神情,我順勢煽情:“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多么的無私而偉大啊!其實,為了我們的成長,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為了讓我們快樂成長,他們每天辛苦工作,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們關心我們的身體,關心我們的學習,記住了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那么有誰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節特殊的課’,課文里的同學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看看他們是怎么回答的?”這樣學生們就帶著感情走進了課文中。
當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能獲得情感的共鳴,課程也就適應了學生的發展。新課伊始,就用情去牽動學生的喜怒哀樂,課程就容易進行下去了。
二、用情引導學生悟進來
品詞析句是觸摸作者豐富的內心、感受作者跳動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維的過程。通過對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的仔細品析、反復咀嚼,想象作者腦中的情景、心中的情感、胸中的境界、筆中的意思,豐富作者的精神世界,領悟作者深刻的思想,還原作者的思維過程。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在“情”上下了一番功夫。整節課我只提出了一個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中的哪一味?”問題一提出,學生就很感興趣,就去讀、去悟了。很快就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讀了第一段后,感覺特別甜,不信我讀給你聽。”他讀完后,馬上就有學生反駁:“老師,他只是被眼前的情景所迷惑,我覺得現在心里特別苦。因為地球上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可人們卻還在肆無忌憚地浪費和破壞。”有的同學說:“我讀了課文感覺特別心寒,因為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就是她的兒女,地球母親辛辛苦苦把兒女們撫養成人,兒女卻傷害了她的心,人類在做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啊,兒女們正在糟蹋自己的母親啊!”說完淚光閃閃、非常心酸地讀了這一段。當時的情景真的是太令人感動了,學生真正地走進了文本,領悟了其內涵。
三、用情鼓勵學生走出來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學生引領到課外知識那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在教學《一節特殊的課》時,為了讓學生懂得回報父母的愛,我深情地對他們說:“孩子們,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現在誰愿意拾起生活的點點滴滴,把父母對你的愛說出來呢?”此時,學生表現得異常興奮,爭著搶著說父母對自己的愛,并說出了怎樣回報父母的愛。
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在結束新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惡劣的環境中,再苦再累,丑小鴨還是艱難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學完這一課,你一定有許多話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學生心靈的琴弦。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總之,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讓情感教學架起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梁,讓語文課堂感動學生的情感世界,為他們的精神注入情感元素,那么我們語文教學就會像春天一樣綻放光彩!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肇東市昌五中心小學校)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