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光的腳步踏著冬天的背脊走到了十一月,當季節的風送來了一個美好的祝愿,當我們用生命的又一個里程在這歲月的末端寫下圓圓的句號……時間的腳步真快,不知不覺已在教師崗位上有兩年的時間了。在我看來,這是短暫而又漫長的一次旅途。短暫的是我還來不及掌握更多關于教師的工作技巧和專業知識,時光已經流逝;漫長的是要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優秀小學教師,今后的道路還很曲折。
教師雖然沒有金戈鐵馬的英姿,沒有叱咤風云的輝煌,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卻被譽為“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會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來培養祖國的花朵。從初為人師到如今雖然時間不長,但我深知“為人師表”這四個字的含義。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育具有以人格培養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特點。作為教師,要通過自身思想素質的錘煉和道德情操的塑造,在學生中起到表率的作用,猶如春風細雨般地滲透到學生的靈魂深處,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注重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強調教師熱愛學生要“有教無類”的原則家喻戶曉;唐代韓愈指出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職責的思想我們耳熟能詳;宋代教育家朱熹把教育看成高于一切的事業,“一日不講學,一日不自在”的精神令我們感動。
了解歷代教師道德規范,取其精華,剔其糟粕,以古為鏡,優秀傳統師德縱貫華夏三千余年,滲透在世代的教育實踐中。這些教育思想對于現代教育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如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是教書之本,培養學生學會自律是育人之本。由此看來,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關系到教育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能否順利進行。所以,我們作為21世紀的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繼承優良師德傳統的基礎上,對自身師德修養提出新的要求。
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那么我們教師存在的意義何在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師德的含義,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學生喜歡的優秀老師。在不斷摸索的學習過程中,我對于師德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懂得了其中的含義。有人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教師對每一個人的影響是歷久而彌新的,正是有了教師的引導,才使許許多多的學子成人成材。可以說,人生的道路上有教師的指引是一種幸福。新時期師德觀念創新與師德素質提高的意義尤為重大。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對我們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素質的核心正是“師德”。師德體現在職業理想、作風、態度、行為等方面,由于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所以,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一代名師都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歷代教育家提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的師德要求,這些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品德特征的體現。
身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我也喜歡走近他們和他們成為朋友,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通過與他們接觸,漸漸地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成長時期,模仿能力非常強,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學習的習慣,乃至影響他們的一生。我每次上課都提前到課堂,我們班的孩子就能夠懂得上課要按時而不能遲到;我每次在戶外活動的時候都會將垃圾扔到垃圾桶,我們班的孩子就會知道“果皮紙屑不亂扔”不是一句空話;記得前幾天,學校組織老師和學生一起去北海秋游,有的孩子暈車比較難受,我會將他們調到靠近窗戶的位置,給予孩子安慰和關愛,讓他們明白老師是愛他們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是可以傳遞的,當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關愛他們。其實師德教育重要的不是浮夸的口號或者標榜的旗幟,而是教師點點滴滴的舉動,這種舉動會無形中影響孩子。如果一位教師的言行舉動得當,會成為孩子終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反之,如果一位教師的言行不拘小節,有不好的習慣被孩子看到并模仿,那可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而且很難改變。可見,我們身上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這也是這個特殊崗位帶給人最大感慨的地方,我不祈求能夠桃李滿天下,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從我的身上學習到做人的道理和終生受用的好習慣。
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學生活中,我要不斷提升,加強自身學習。加強青少年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學習,了解本班孩子的年齡特征,提高教育教學技巧。加強內省和慎獨,注重師德的自我修養。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性格,提高對工作的耐心度,更加注重細節,加強工作責任心和培養工作的積極性。多與各位領導、同事溝通學習,取長補短,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跟上學校前進的步伐,向榜樣學習。
向前輩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同時,也會加強師德學習。優秀教師的教育實踐和先進事跡,生動體現了新時代師德的特點和要求,他們從不同的方面把教師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具體化、形象化了。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既能幫助我們提高師德認識,又能誘導和激發我們的師德情感。
加強在實踐中的磨練也是很重要的。學習理論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將理論付諸教育實踐,因為教育實踐不僅是教師進行師德修養的現實基礎,同時也是檢驗教師師德修養的唯一標準,是教師師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能夠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推動力,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方法。
(作者單位 北京市瀛海鎮第一中心小學)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