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教學必須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一、在語文教學中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的課堂氛圍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必須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情境和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以學生為友,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創新。可見,建立活躍、寬松、民主、高效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能力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得到主動發展。
二、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
只有當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才會積極地探索,他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才會去創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把學生真正當成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多觀察、多讀書、多思考。在聽、說、讀、寫活動中,設計一些新、奇、趣的題目,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問、去看、去做,在“思、想、問、看、做”中去創新。
三、挖掘創造性思維的素材,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
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是挖掘學生潛在創造力的關鍵。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從教材中提煉出創造性思維的素材,使創造性思維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習慣,為培養創造性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要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設想幾種可能性。
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創造離不開想象,創造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新的訓練,促進他們的想象力。
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方面的特征,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心理和開發創造力的必然內在素質。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的培養,進而使創造力得到很好的開發,使學生的智商和情商同時發展,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奠定基礎。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應有時不我待的歷史使命感,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這一習慣一旦養成,創新思維就會成為他們的自覺思維。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