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年級,學生開始了習作。也許你會說,三年級的小學生能寫出什么樣的好作文?他們會寫作文嗎?這些疑問既是你的擔憂,也恰恰說明它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怎樣去落實、實施三年級的習作目標,讓學生在起步階段對習作沒有畏難情緒呢?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底,我們確定了年組科研課題——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我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狀況,認真地摸索。
一、將閱讀與習作相結合,從表象中明確習作是什么
雖然學生有“看圖寫話”的基礎,但是脫離圖畫該怎樣邁步前行呢?這時,我將日常的閱讀教學與習作訓練聯系到一起,從具體所學的篇章中明確:(1)如何給文章起個恰當的名字——抓住文章的精髓。(2)如何表達文章的中
心——圍繞一個意思把話寫具體。(3)不同類型的文章應側重寫什么——分類指導。(4)文章如何開頭和結尾。
有了典型的事例分析,第一步這個難關算是闖過去了。
二、以“做”為前提,結合具體的素材進行指導
學生在頭腦中懂得了如何寫作文,可是要想真正操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是所謂的第二關。為了闖過去,我引導學生從把一段話寫具體逐步過渡到把一篇文章寫具體,在這個過程中還細致地在選材方面做必要的指導,以突出的素材來闡明中心。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會發生很多事情,就看你怎么去收集,怎么加以運用。我結合教材中設計的訓練,對《學××》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學擦玻璃》為例。首先,明確為什么要擦玻璃;接著要知道,學生怎么去擦玻璃。道理雖然清楚,但是學生需要的是實際的操作——動作及語言。我動作示范在先,語言描述緊隨其后。在文章開頭和結尾處設計了幾種方式,讓學生在比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例如,擦完了玻璃,玻璃是怎么和你說話的?你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你要做什么,說什么……尤其是在寫自己的勞動過程時,注意抓住動作,心理描寫,將生硬的事物學會說話,使得文章具有生動性。接著,我將這一做法和寫法加以延伸,向更廣的方面延展,使學生明白了這一類作文的寫法。
經過了這樣一番細致的指導,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作文就是這樣來寫啊!
其實,我做的也僅僅是一點點,隨著年級的升高,對學生的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所學到的有關作文方面的知識也會更多。但是,圍繞生活進行細致、扎實的訓練將是不斷摸索中必經的環節,讓學生的文章來源于現實生活,并不斷高于生活,這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
市興安二小教育集團)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