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45分鐘里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切入點,進而促使學生獲得健全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目標;過程與方法;反思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然而,如何才能實現上述語文的價值呢?高效課堂,這是能讓語文價值展示的最理想的教學模式。因此,本文就從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進行簡單介紹。
一、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也不再是以分數論英雄,而是要在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恰當的過程與方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素質水平也得到相應程度的提高,進而促使學生獲得健全的發展。
二、教學過程和方式的選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結構已經發生了轉變,教師開始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開始將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滲透到課堂活動當中,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環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由于文中講述的是在發生大地震以后,父親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不顧別人的勸阻,最后終于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的事。所以,為了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那份父愛,感受生命的既堅強又脆弱,在授課的時候,我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韓紅的《天亮了》這首歌,并向學生講授了這首歌背后的故事,進而使學生在感人的旋律中明確那份親情,體會本節課的中心思想,實現高效語文課堂。
三、做好反思工作
反思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忽視這一環節,甚至一些教師認為,下課鈴響,這節課就算結束了,沒有必要再抓著這節課效果不好的地方不放。是的,我們沒有必要因為這節課哪個環節沒有設計好,或者是沒有教好而過于自責,而是要學會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在找原因的過程中學會反思,進而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促使語文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之,在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董成安.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07).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高崖學區)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