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來職往》作為一檔新興的求職類電視節目,深受廣大青年求職者的喜愛,這類節目不僅可以展示求職者的風采,同時也為提高就業率開辟了新的途徑,但我們從節目中可以看出求職者的成功率較低,說明求職者與企業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當今的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本文旨在找到當今大學生所缺失和急需提高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增加求職成功率,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職來職往》 大學生就業 求職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08-02
為了找出當今大學生求職者所缺失的能力與符合企業用人單位所要求的能力,本文以100期的《職來職往》節目視頻和宿遷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觀看和分析視頻資料,總結出企業比較看重的能力;通過投放調查問卷,總結出在校大學生認為比較重要的能力,最后通過對比找到差異,然后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 對《職來職往》節目的分析
《職來職往》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熱播的一檔關于就業和職場的娛樂類節目,節目通過18對 1的形式開展,由18位來自不同當下知名企業的重要管理層人員(職場達人)以提問方式進行。整個節目由三個環節組成,分別為職場亮劍、職我本色和職面未來,節目采取亮燈的方式,如果最后有企業愿意留燈或者留燈不低于9盞,求職者將可以直接選擇100家企業的其中一家,意味最終求職成功。我們對2011-11-03期至2012-10-26期共100期節目進行了分析總結。
1.對職場達人們的分析
分析其中8位有鮮明特點并且比較活躍的職場達人:
楊石頭,智立方品牌營銷傳播集團董事長,曾獲中國營銷獎,主要幫助求職者從更高的角度,看更遠的未來。
尚濤,尚濤造型學校校長,中國十大造型師之一,國家一級造型師,主要幫助求職者從職場禮儀、服裝搭配方面提升自己的職業形象。
劉同,光線傳媒電視事業部聯合總經理,10年電視從業經驗,對求職者點評注重直接與平等,其觀點獨特,一針見血且不乏幽默,善于發現年輕應聘者身上所具有的閃光點并給出職業建議。
劉希平,萬博宣偉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在北京已工作11年的臺灣人,喜歡看求職者的優點,并盡可能給求職者提供機會。
唐寧,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大客戶全國總監,她是職場理論的實踐者,22歲時只身到國外獲得MBA學位,并完美征服22種工作;她是新東方五星滿分名師,更是滿懷教育之心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眼光獨到,極善于發現職場新秀的閃光之處,并引導其打磨成器。
馬丁,北京天啟一方廣告公司媒體總監,愛網絡,愛電視,愛“一針見血”。尖銳口頭禪:每個求職者都有“病”。語言犀利的他其實有顆真誠的心,幫助求職者發現自己的軟肋,走出心理誤區。
夏驕陽,東方風行傳媒集團樂蜂網副總經理,2003年成立國內第一個電視媒體專案策劃營銷中心,致力于電視節目策略型經營、研究、推廣及市場開發,善于和觀眾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與經驗,并能從不同角度提供給觀眾可供參考的建議和提醒。
張勇,原智聯招聘人力資源總監,10余年人力資源從業經驗,擅長從心理學角度為職場人在職業發展方面提供專業支持。點評選手時或辛辣或循循善誘或積極鼓勵,共同幫助選手認清自我職業發展之路。
以上8位職場達人在節目中的活躍度和對求職者各方面能力的關注程度,具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活躍度較高的楊石頭、馬丁和張勇三位達人幾乎面對每個求職者都會提問,每個參與到節目中的求職者,都會至少有3位職場達人從不同方面給予求職意見
職能部門統一接受它的領導。這個統一的管理機構可以借助
和建議。從8位達人對求職者各種能力的關注可以看出,不同達人從自身的職業角度對求職者有不同的要求,如從事造型工作的尚濤更注重求職者的職場禮儀和服飾搭配,從事營銷工作的楊石頭更注重求職者的溝通能力。從8位達人關注的整體情況來看,達人們關注較多的能力分別是溝通能力、職場技能、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職場禮儀。
2.對求職者的分析
統計100期節目中的455個求職者,從求職者人數和求職成功率方面做了統計分析,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參與《職來職往》的求職者,從性別看女性求職者多于男性,而且女性的求職成功率也明顯高于男性。從求職者學歷背景來看,在?;騽偖厴I的大學生求職者人數較多,但求職成功率較低。有實習或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求職成功率明顯高于經驗不足的大學生,而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非大學生求職者成功率最高。這充分說明能力與求職成功率成正比,非大學畢業生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所以求職成功率較高。而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如果不能找準缺失的能力并加以提升,最終將會影響到求職成功率。
二 調查問卷分析
針對宿遷學院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級學生,共發放450份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350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300份。我們按照不同年級對這300份調查問卷進行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大一學生認為較重要的能力分別為專業技能、人際能力、創新能力。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對自己所學專業比較看重,認為專業知識比較重要,進入大學遠離父母結識了新的同學和朋友,自主交友機會增加,所以認為人際能力也較重要。
大二學生認為較重要的能力分別為人際能力、專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大二學生通過在大學一年的生活學習后發現和同學相處,特別是宿舍舍友之間的關系開始復雜化,會遇到人際交往的問題,所以認為人際交往能力最重要。大二也即將接觸到專業知識的學習,出于期待和好奇,認為專業技能很重要。同時大二時期是班級活動和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關鍵時期,所以團隊協作能力較重要。
大三學生認為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人際能力比較重要。大三學生目標比較明確并為之努力,自主性較強,較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應用,渴望在專業領域有所突破和收獲。
大四學生認為團隊協作、專業技能、創新能力較重要。大四學生即將面臨畢業,正在進行實習或實驗,充分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同時感覺到專業知識學習與實際應用存在差距,比較看重實踐創新。
四個年級的統計結果顯示,在校大學生認為最重要的三種能力分別為專業技能、人際能力和團隊協作。
三 結束語
通過對《職來職往》節目的分析,得出企業所要求的求職者應具備的能力分別為溝通能力、職場技能、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職場禮儀。對宿遷學院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今大學生們認為比較重要的能力分別為專業技能、人際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通過把企業所要求的能力和大學生自身認為較重要的能力進行對比得出:企業所要求的溝通能力是可以與所有的工作對象都能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在校大學生往往只與自己喜歡或認同的人交往,排斥與自己有矛盾沖突的人,這將意味著大學生即使朋友多,也不代表溝通能力強。企業所要求的職場技能是能夠適應企業文化,把知識技能與企業文化很好地融合并為企業帶來收益,而大學生把重心都放在專業知識的技能學習上,并不能靈活進行實踐應用。
職場禮儀,對于求職者來說非常重要,一個成功的求職者會注重自己的職場形象,衣著得體,肢體語言合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會增加求職成功率。表達能力是其他各種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就無法做到很好的溝通、營銷、管理和團隊協作等。
當今很多大學生把大量的課余時間都花在網絡和手機上,忽視個人就業能力的提升,造成某些能力的缺失,使得企業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與當代大學生掌握的技能出現偏差,最終影響大學生就業率。只有找準缺失的能力進行有效提升,才能增加大學生的求職成功率,才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就業率。
參考文獻
[1]成之瑩.淺談電視求職節目真人秀:以《職來職往》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11)
[2]占君慧.電視媒體求職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以職來職往為例[J].商品與質量,2012(S7)
[3]米衣軍、李琳琳.大學生就業力的調查與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