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Linux編程課程的教學,分析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學措施,并從教學內容體系、模式、手段等方面對教學改革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教學實踐,表明提出的措施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明顯作用。
【關鍵詞】多層次 分組學習 項目驅動 Linux編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18-01
一 前言
Linux編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它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在Linux操作系統環境下編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解決實際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課程存在如下問題:(1)編程內容和方向繁雜,內容需根據需要裁剪。它涉及應用編程、內核開發和編程、設備驅動開發、Shell編程等內容。這些放在一門課里,限于課時只能做基本介紹。(2)學生對Linux感到陌生,學習難度較大。其強大的功能體現在強大的命令之上,需掌握較多的命令選項。(3)課時少,實踐機會不多。實驗時間少,對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不夠的。若缺乏指導,很容易造成淺嘗輒止的情況。
二 教學改革方案
針對以上問題,在梳理教學內容體系的基礎上,采用多層次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容易被接受,提高學生的興趣;采用基于項目驅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深化,提高對內容的理解以及動手能力。
1.教學內容體系梳理
課程內容體系
針對該課程,梳理出了上圖的內容體系。Linux基礎主要為學生適應Linux操作系統環境提供基礎,通過該內容,能夠了解Linux的基本知識,掌握常用命令,能使用Shell編程。編程工具是學習Linux編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在Linux操作系統環境下,主要采用C語言,必須學會使用調試和管理工具,才能為編程打下基礎,其中標注*號的內容可針對嵌入式相關專業進行深入講解。Linux應用編程部分,主要包括內核空間之外的應用編程所需知識。Linux高級編程涉及更為復雜的內容,其中加*號的是嵌入式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針對嵌入式相關專業做深入講解。
2.多層次教學方法
本課程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建立適合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將課程每一部分內容或知識點分解為預備知識、基礎知識、進階知識。其次,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熟悉Linux的操作,并了解學習Linux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不斷加深編程學習。根據Linux編程相關內容,讓學生先熟悉Linux的操作,再熟悉Linux環境下的Shell編程和C語言系統編程,最后則是深入操作系統內部的內核編程和設備驅動編程。
3.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
第一,基于學生分組的教學與學習交互的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1)相互討論,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通過相互交流,可快速解決問題,理解課堂內容。(2)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的動力。小組學習方式形成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競爭的氛圍。(3)任課老師通過與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能夠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與學生的溝通。
第二,基于項目驅動的學習教學方式。這門課實踐性很強,將學生進行分組,完成中小型項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所學內容也會理解得更加深刻。項目來源:(1)教師的相關科研項目中的一部分內容;(2)已有的開源項目,例如Linux下各種開源軟件的源代碼;(3)模仿已有軟件系統。針對已有的軟件,模仿并在Linux下實現。
三 改革方案實施
實施過程:(1)探討本課程與其他編程課程的不同點,針對其難點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調查,列出Linux編程與其他編程相比較的特點,請學生選擇并敘述自己學習中的感受,通過學生座談會形式,交流在授課過程中的建議。(2)學生自發分組學習。學生自發分組,選擇一名學生作為組長,定期匯報學習情況,并作為成績考核的一部分。(3)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學習方法實現。將項目與課堂教學實際相結合是重點研究內容。要考慮的是:如何考核學生的項目實現情況;如何選擇合適的項目;如何對學生所做的項目進行管理。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