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藏族學生進入內地高校求學,如何提高藏族學生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對藏族大學生在計算機專業課程學習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針對藏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特點,經過長期的教學探索和嘗試,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藏族大學生 計算機專業課程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49-02
隨著西藏教育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藏族學生到內地求學。我院是以藏族學生為主要生源的民族院校,藏族學生占在校學生總數的50%以上。計算機課程是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如何根據藏族大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 造成計算機課程學習困難的因素
藏族大學生從小生活在青藏高原,其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決定了藏族學生在學習上有他獨有的特點。它的形成受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影響。
1.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
藏族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環境比較封閉。大量的測試表明,長期生活于封閉環境的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展比較滯后,不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感知新事物的機會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過程比較慢,抽象思維發展相對滯后。許多藏族大學生在入學后表現出數理邏輯較差等,這都增加了其計算機課程學習的難度。
藏族學生長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離開西藏進入內地新環境學習后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周圍環境,與老師交流與溝通不及時,致使學習問題積累。
2.教育因素
西藏近年來的教育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但整體水平仍然不高。師資力量匱乏、教師整體文化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的硬件設施不完善、沒有針對藏族學生特點及適合其實際水平的教材等等,導致西藏學生基礎欠佳。
高考機制下,老師過分注重學習的結果,經常以聽講、做題、背誦來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在成長期內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這一狀況特別表現在理科課程的學習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明顯不足。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很少,漸漸地學生形成了上課“老師講,學生聽”的觀念,抑制了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受教學設施和師資的限制,許多應開設的實踐課、實驗課、操作課不能正常開設,學生缺乏實踐動手機會。
3.心理因素
藏族學生經過高考后,從西藏到內地求學,人文環境、學習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在西藏,這些學生都是比較優秀的,但進入大學后,與內地的漢族學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由此,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落差,造成了自信心的下降。
許多藏族學生學習刻苦,但學習效果卻不理想,為了能提高學習成績,他們往往加強背誦與記憶的強度,不管懂不懂都先記下來。久而久之,挫敗感越來越強,自信心嚴重受損,學生長期處于焦慮狀態,漸漸的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二 學習上的表現
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中,藏族學生常有如下表現:
1.學習興趣隨著課程的深入而下降
絕大多數藏族學生開始接觸計算機課程時都表現出了較高的學習興趣,但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內容的難度和強度加大后,其學習興趣有所下降,甚至有少數數理基礎差的學生有放棄課程學習的想法。
2.課堂教學中,以聽老師講為主,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不強
學生很少自主查閱與課程相關的資料,且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從頭至尾主要是聽老師講。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大家只是七嘴八舌私下議論,一些有想法的同學缺乏在課堂上陳述的勇氣。在老師創建的互動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的欲望不強,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學習方法不當,通過實踐掌握知識的能力不足
藏族學生大多都很重視記課堂筆記,許多學生的課堂筆記記得很細。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以背誦記憶為核心。上機實踐時,主要以模仿老師上課所講的例題為主,老師留的類似的上機實踐題目基本可以完成,如果有變化,完成情況則不理想。
三 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為了能更好地完成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任務,筆者針對藏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1.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與藏族學生接觸的初期,盡快地認識并記住每一位學生。藏族學生的名字通常比較長,不好記,能在課程開始不久就將大部分學生的名字都記住,學生就會對老師本人產生一定的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也拉近了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在幾十人同時上課的情況下,如果老師不用點名冊,立刻就能說出誰剛才遲到了、誰還沒有來上課時,在學生的心理上能產生一定約束力,也會抑制學生遲到、曠課、上課說話、吃零食等現象。
2.教學內容由淺入深,螺旋上升
在備課過程中,根據學生基礎水平將教材內容做適當的調整。由于藏族學生的數學、物理基礎普遍較差,這給計算機課程的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在教學過程當中,理論課內容安排上應做到由淺顯逐步深入,授課過程中注重承上啟下、適當重復,教學內容難度螺旋上升,使學生每一步都能有所收獲,可增加學生學習本課程的信心。
3.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精心編寫合適的教材
現階段,我國各類計算機專業教材主要是針對國內普通高校的學生編寫的,適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理論基礎及特點的教材很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了一些適合少數民族學生教學實際需求的教材,內容和其他的本科教材有所區別,根據計算機專業課的情況,合理安排基礎理論與專業理論知識的架構,區別于一般的漢族班,力爭使教材適合他們的知識水平。
4.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學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利用計算機來實施交互式、個別指導型教學活動的教育技術。在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利用計算機控制并綜合利用多種電化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描述新知識,按知識點統籌規劃課程安排,可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學生也可隨時選擇適當的課程和適合的學習進度。
近年來,我們依托校園網建立了部分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網絡學習資源,提供動靜態交互的課件學習,根據少數民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將一些課程的重點、難點知識利用Flash制作成動畫,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加以區分和理解。
5.在實踐教學課中常走動、多詢問、細指導
藏族學生大多比較靦腆,有些來自農牧區的藏族學生,漢語表達還不十分流利,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好意思主動與老師溝通。實踐教學過程中,不能等待學生來提問,要經常走動才能發現問題,主動上前詢問學生遇到什么困難,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問題都要耐心地指導,尤其對那些課堂表現不積極、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更要用心輔導,對于他們的輔導往往能起到示范作用,可激發其他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欲望。指導過程中要有記錄,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在下一次理論課中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學生共同分析這些問題。通過“常走動、多詢問、細指導”,促使學生多動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6.鼓勵互助學習,發現亮點、積極評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藏族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更愿意在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解決,可引導其結成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小組的學習活動中相互促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程度設計一些其可以完成的課堂練習和實踐題目,使其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地獲得成功,增強其課程學習的成就感,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激勵,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適時引導其探究本學科問題,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逐步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涂濤、李彭曦.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新途徑——藏區雙語多媒體字源識字漢字教學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3)
[2]于珊珊.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計算機高等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7(18)
[3]陳燕紅、劉風華.淺析計算機專業少數民族班級的教學方法[J].計算機教育,2009(17)
[4]陳巒、馬小潔、姜波等.新疆少數民族工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24)
[5]葉爾遜江·阿布都熱合曼.淺談少數民族地區的計算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