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制賽促學”的教學機制,即將制定比賽方案、舉辦比賽等環節與課程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目的,使環藝教學中應用設計課程“教學”與“實踐”緊密有效地融合。
【關鍵詞】制賽促學 設計應用課程 教學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51-02
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習方向可分為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學習從設計的預想到項目的實施所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由于與人們日常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要解決居住、出行、工作、節能、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所以擔負的社會責任較重,這就需要人才不僅具有較好的“設計理念”,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而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以開設時間劃分屬于新興專業的范疇。近年來,我國加快了城市化建設步伐,社會對環藝人才需求尚未飽和,所以環藝設計專業成為了較熱門的報考專業之一,在校生人數眾多,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以班級為例,學習者人數從早期的十幾人倍增到了幾十人,這就導致了實踐教學的開展存在一定的困難。
環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結構可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以及培養人才綜合能力的“設計應用課”三大塊。其中,設計應用課所開設的課程有《居室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建筑裝飾設計》、《景觀園林設計》等,在教學中要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2)設計的思路方法;(3)對專業的實踐環節的了解與掌握。
第三個方面在課程教學之中尤為重要,如果對實踐環節了解不夠,設計方案便是紙上談兵,缺少了存在的價值,而實踐環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難以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原因在于學生人數增多,而教學模式卻缺乏靈活性、科學性的對應調整,在以往通常會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模式:(1)以模擬課題形式開展教學。通過虛擬以及使用以往的設計項目來模擬課題,提供給學習者設計練習。這種方式使學習者對設計課題缺乏場景化的認識,導致設計思維過于抽象化、設計方案理想化。并且,設計方案優劣標準完全由教師或教師團隊單方面評定,以至教學的機制不夠科學。(2)以校企合作方式開展教學。即企業提供了實際項目,課程教學工作中便依據項目的要求“量身制作”。評價的標準由企業及業主來掌控,這種形式看似合理但問題重重:一是實際項目的設計時間與課程安排難以緊密結合,若一味地追求項目時間安排,教學內容便很難合理地布置,也就變得相對被動。二是雖然解決了課程學習所需的實踐環節,但對于初學者來說由于評定標準過于主觀,很難形成其對設計本質理念的認識及了解,這樣的教學同樣缺乏科學性。
兩者的教學方法各具優劣,前者的優勢在于給了學習者足夠寬廣的設計想象空間,劣勢在于設計方案空泛化;后者是雖然課程聯系了實踐,但由于受到實際項目的制約,設計方向單一化、標準化,對設計理念、創意的學習不夠。通過怎樣的機制來解決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矛盾關系,成為環藝設計專業設計應用課的實際問題。
筆者分析了兩種課程模式后,綜合兩者的教學方法,建立“制賽促學”的教學機制,即通過制定比賽方案、舉辦比賽等環節與課程教學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目的,很好地解決了以上環藝教學中應用設計課程的矛盾問題。
第一,課程教學的準備階段——制賽。制賽的前提是如何將比賽引入課程之中,且能合理有效地與課程教學的各環節結合在一起,需要在課程開設之前制定“教學牽頭、企業配合、服務項目”的賽事計劃,尋求設計的實際項目、企業合作方,如教學《居室設計》課程時便可聯系房地產業開發公司,對其所開發的樓盤進行實地調研、測量與設計,再以賽事的形式把教學與實際的項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了實際的設計場地來開展實踐教學,同時通過了設計賽事的形式避免了學習的單一化。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在《居室空間設計》課程中舉辦的“橄欖緣”杯室內設計大賽的項目圖片:
第二,課程教學的實施階段——備賽。在項目測量與前期調研工作完成之后,學習者已經充分地了解了設計項目的環境、位置、建筑結構、建筑定位等一系列設計前期準備環節,學習者便可依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師輔導和自我理解對項目進行設計,設計既聯系實際同時又不受使用方的限制,可以積極地調配學習者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利于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在《居室空間設計》課程中舉辦的“橄欖緣”杯室內設計大賽的教與做:
第三,課程教學的評價階段——競賽。設計方案以競賽的形式作為評價標準,通過作者自我描述、觀眾觀摩展覽、項目方“多角度,立體直觀”的審定模式,從設計方案的實施性、創造性、功能性多個環節進行論證,最終由校企評定+投票的形式為設計方案評分,給出意見評語,這樣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較好地完成了課程的學習,同時也鍛煉了學習者的表達能力、對實際方案設計的理解能力。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橄欖緣”杯室內設計大賽展覽觀摩、優秀作品評選:
第四,課程教學的后續階段——項目實施。課程成果以方案集的形式呈現出來,挑選成熟的方案加以深化修改投入到項目使用當中,教學方面可以跟蹤項目進度,組織學生實地觀摩學習,了解施工環節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解決項目方的實際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可謂一舉多得。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優秀作品制作成為樣板房,教師組織跟蹤學習:
通過建立“制賽促學”的教學機制,為環藝設計專業設計應用課程的教學開展帶來了新的局面,能夠達到“一個調動,兩個可控,三個促進”的積極作用,即,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教學與實踐的把握有了可控性,對課程進度安排有了可控性;促進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習質量,促進了區域經濟服務建設?!爸瀑惔賹W”教學機制的建立,使學習者、教學方、項目方都能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解決了“教與學與做”的實際問題,也為環藝設計專業設計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葛璇.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特點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2]呂珣.淺談高職院校中環境藝術專業建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6)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