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如何以模擬企業為載體,通過不同的主題活動學習應用管理職能的教學方法,創新高職《管理學基礎》教學模式。
【關鍵詞】模擬企業 管理學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58-01
《管理學基礎》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面向各類企業。通過將模擬企業引入課程教學,讓學生在組建、經營模擬企業的過程中,盡早熟悉企業的各項管理職能、掌握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達到培養學生的管理理念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企業管理問題能力的目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學內容設計
1.設計思路
教學內容的設計以教材為依據,圍繞管理的七大職能分別設計相應的學習主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索,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不再采用單一的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法等,而是以“模擬企業”為載體,集多種教學方法于一身,融于7個與管理職能相對應的主題項目中。這樣不但使多種教學方法得到綜合運用,還使各個看似獨立的管理職能通過“模擬企業”這個紐帶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各個職能之間的關系及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
2.主要內容
內容有:(1)成立模擬企業:選定一家企業作為模擬企業對象,對該企業現狀進行調查,撰寫調查報告。(2)模擬企業組織建設:繪制企業組織結構圖,并對該圖進行說明和評價。(3)制定模擬企業計劃:制定企業活動的年度計劃。(4)模擬應用控制程序和方法:各企業根據其他企業設計的與控制相關的場景,提出應對方法和措施。(5)模擬總公司經理競選:通過各企業經理競聘總公司經理,總結出領導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6)模擬應用協調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各企業根據其他企業設計的與協調溝通相關的場景,應用協調溝通方法和技巧。(7)制定模擬企業員工激勵相關制度:根據各企業情況,制定員工激勵相關制度。
二 教學活動實施
1.課前準備
第一,教師任務。在開展模擬企業專題活動之前,教師先講解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管理學基礎理論和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該專題活動所需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提出下次課的學習主題和任務。教師需對所涉及的任務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若各小組相互設計模擬場景,設計出的場景需在下次課前2天提交給教師審閱、修改,保證設計出的模擬場景能滿足教學活動的需要。
第二,學生任務。專題活動開始前,先根據班級人數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由各組推選組長1名模擬公司經理,并將小組成員名單報給教師。然后,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召開小組會議,對工作內容進行討論、分析,將專題活動任務細化,并進行任務分配。確保人人參與、各盡其能。最后,要將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制作成PPT,情景模擬的則進行表演排練,在下次課進行展示。
2.課堂開展
第一,教師任務。在課堂上,教師既是觀眾,又是主持人,但決不能當裁判。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交流時的真知灼見加以鼓勵和引導,使得討論不斷深入,讓學生在思考和爭論中獲得啟迪和知識水平的提升。待所有同學發言結束后,教師再就本次專題活動進行總體點評。主要概述本專題的學習重點、難點;點評學生的表現,并指出其閃光點予以表揚和肯定,并就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指正,幫助學生強化學習內容。
第二,學生任務。每個小組派1名代表上臺闡述或表演,需配合PPT或道具。展示或表演結束后,接受臺下同學的提問和建議。小組長還需向教師提供本次專題活動小組成員任務分配表。
3.課后評價
專題活動實施后,采用與之配套的考評方式,不但使學生能夠獲得公正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對整個活動進行梳理和總結,使其有所收獲和感悟。
每次專題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本次活動各組的完成情況進行書面評價和打分并留存,作為期末總評時的參考依據。學期末,當所有專題活動結束時,由各小組長對本組所有專題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并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各成員的總體表現情況進行書面評價并打分。各小組成員也對自己和組長的總體表現進行書面評價和打分。以教師、組長、組員三方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最后的考評成績。
參考文獻
[1]文新躍.討論式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2):145~146
[2]周敏.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分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5):229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