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和“六種基本理念”的要求下,良好的課堂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實踐調查,分析在“新課程標準”下拉薩地區各中學英語教學的狀況,同時提出了改善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拉薩地區 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73-02
新課程標準“六種基本理念”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注重師生互動,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改變“啞巴英語”現象的標準,也為我們提供了改變教學方式、方法的方向。
拉薩地區的英語學習具有特殊性,拉薩地區的學生主要是藏族學生,他們需要學習藏、漢、英三種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又受母語的影響,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音也成為一個較大的問題。同時,作為一個國際性旅游城市的孩子,他們急切地希望把英語學好,方便與世界各國的游客交流,但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理恰恰對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負面影響,使他們難以專心學習英語。
此前,幾乎沒有專家或學者做過任何關于在新課程標準下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現狀及對策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就新課程標準下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作了一些初步的調查,針對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沒有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問題,設計出了一套針對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希望對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學的提高盡綿薄之力。
一 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拉薩市北京中學、拉薩市第二高級中學、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拉薩市江蘇中學以及曲水縣中學共五所拉薩地區中學的學生。研究對象包括四所拉薩市區中學和一所拉薩市附屬縣中學,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研究對象的多樣性。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拉薩地區五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形式主要以調查問卷為主,同時采用攝像記錄的方式記錄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統計工具為SPSS10.0軟件。
二 分析結果
1.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注:本表及以下表格中頻數即某一件事情在一學期的教學中發生的次數;百分比即此項數據占總數的比率;有效百分比,也是指此項數據占總數的比率,但這里面的總數是剔除了因無效調查問卷而導致的缺失值等過濾因素的總數,累計百分比是按照指標從上而下的累積,累計到最后一項時就是100。
如表1所示,傳統教學法指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交際教學法指以培養學習
者的語言運用和交際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語言教學方法。任務教學法指“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綜合各種方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混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所使用的傳統教學法所占比例為38.7%,任務教學法所占比例為12.9%,綜合各種方法所占比例為25.8%,而適應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交際教學法所占比例僅為22.6%。由此可以看出在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上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傳統的教學模式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也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甚至是被迫學習,根本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缺少互動環節,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
2.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
如表2所示,課文講解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對課文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講解課文的整體意思。語法知識指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側重講解句子成分、詞性等語法要點。語言點指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側重講解語言起源、語言文化。語言使用指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側重講解語言的使用技巧、語境。
從表2中可以看到,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為課文講解的所占比例為25.8%,為語法知識的所占比例為45.2%,為語言點的所占比例為16.1%,為語言使用的所占比例為12.9%。由此可以看出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在授課時主要采用講授語法知識的方法。講授語法知識也是傳統教學法的一種,它主要以講授詞性、分析句子結構為主,向學生傳授語言結構的一種方式。講授語法知識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缺乏互動,學生在教室授課中僅僅扮演聽者的角色。
3.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授課時注重培養的學生能力傾向
如表3所示,語言技能指教師在授課時側重培養學生說語言的能力。語言知識指教師在授課中側重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化背景了解與掌握的能力。課文理解指教師在授課時側重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語言使用指教師在授課時側重培養學生在不同語境下說的能力。
從表3中可以看到,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授課時注重培養的學生能力傾向為語言技能的比例為29.0%,為語言知識的比例為45.2%,為課文理解的比例為16.1%,為語言使用的比例為9.7%。由此可以看出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沒有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只是很死板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紙上談兵”的學生。
三 討論與對策
通過以上實踐調查所得的數據和研究組對課堂錄像進行反復分析討論,發現拉薩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現存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設計總結出了一系列解決相應問題的方案。
第一,拉薩地區大部分中學生都來自農牧區,他們的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不感興趣,在藏、漢、英三語教學的情況下,他們更是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上課不善于回答問題,因此,中學英語教師選擇了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的理念。
針對此類現象,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溝通,中學英語教師應多使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基于行為心理學的原理,強調模仿,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增強對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第二,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講授語法知識,忽略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能力,忽略了發展素質教育,沒有貫徹落實新課標理念的要求。
針對此類問題,教師應多使用交際教學法。語言作為一種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學語言的學生不能失去了說的能力,新課標理念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所以中學英語教師在教書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交際教學法注重互動,在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時應多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說英語,學生的英語水平才能從各個方面得到提高。
第三,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概念和要求不熟悉,所以會在授課過程中選擇傳統教學法,學校以學生的分數高低評估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評估制度迫使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教學法,從而忽略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忽略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莘莘學子只會“紙上談兵”。
針對此類問題,拉薩地區教育機構應多開展對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灌輸新課標理念的基本要求,讓拉薩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熟知新課標理念的基本要求,以便運用于實踐。隨著新課標理念的不斷深入,學校應適當調整對教師的評估制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為目的,逐步適應新課標理念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周淑清.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4]路瑩、楊桂媛.初中英語教師指導手冊/英語教學指導系列叢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5]張慶宗.英語教學法(英文版)[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