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吉布森等人做的試驗中可以看出,教師合理的期望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然而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常表達出不合理的期望,造成了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嚴重缺乏,嚴重地影響和制約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了促進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教師理應恰當表達對學生的期望,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客觀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挑戰性。
【關鍵詞】教師期望 中學生 學習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90-02
隨著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現在最主要的教育力量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一個最主要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關注學生的學業成就。作為中學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教師,教師及其期望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均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是對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中學生學習的情緒。自從羅森塔爾和吉布森的《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發展》公之于世,人們對教師期望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熱情,合理的教師期望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中學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卻對學生表達出不合理的期望,造成了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嚴重缺乏,嚴重地影響和制約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了促進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教師理應恰當表達對學生的期望,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客觀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挑戰性。
一 教師期望與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1.教師合理的期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每個學生的能力都是有差別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差別。設計合理適當的期望,才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從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對學生有合理的期望,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那么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也會獲得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成就感。一旦學生有了成就感,則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就會有所改變,不會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地學習。如若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一味地布置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學習任務,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對學習就會失去信心。只有教師在這個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鼓勵學生才能攻克難關。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對學習充滿了信心,進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合理的教師期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有著巨大的作用。
2.教師合理的期望,有利于差生的轉變
每一個班級里都有成績好與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而教師卻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偏見,認為“一個學生只要成績不好就一無是處”。一旦教師對學生形成這種觀念,那么教師就會否定學生的一切。在日常的教學中就會不經意地流露出否定、貶低、輕視的態度。讓學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喪失信心。當學生處于不良的環境中,時間一長該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世界上沒有本來就差的學生,只有不當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學生觀,給予差生合理適當的期望。要知道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成績不好并不代表他其他方面也不行,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時刻給予他們關懷,把自己的關懷、期望及時地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向著老師期望的那樣去做。
二 正確表達教師期望,提升中學生學習主動性
1.全面了解學生,客觀地評價學生
教師只有在全面了解了自己的學生之后才能對學生有客觀合理的評價,這項工作很重要,教師要想對學生傳達出適當合理的期望必須先做到這一點。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應建立在學生發展的最近區域內,要以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為基礎,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一點,那么教師對學生傳遞的期望就像空中樓閣。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傳達期望時,應當要適當地高于現在已有的水平,這樣學生才會有動力,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都有合理客觀的評價,才能更好地對學生傳達出適當合理的期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對學生要有足夠的關心、尊重。只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有利于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這一敏感的群體,他們更需要和諧的學習環境。所謂的和諧就需要教師、學生之間的相互關心、尊重。沒有階級的平等的關系,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前提和基礎。溝通又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基礎,只有充分的了解,教師才能對學生有客觀的評價。
2.對中學生的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挑戰性
沒有現實依據的期望是空想,只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的一種希望,學生并不能夠領會教師對自己的期望。具有可行性、挑戰性的期望對學生才有吸引力。教師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要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只有這樣的期望才是積極、合理的期望,才能促進學生朝著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學生才會有積極學習的動力。
當然教師在設定對學生的期望時,不能夠只是“一廂情愿”。也就是說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教師不可以忽視學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師的期望能夠與學生自己的期望相吻合,那么這種結果將是最好的。如果教師的期望不能夠符合學生的自我期望,或是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就會對此聽之任之,如若教師緊逼還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好繼續開展工作。教師要將自己的期望與學生的內心期望融合在一起,設置出具有挑戰性、學生又可以接受的期望。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將學生看做發展的個體來看待,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當教師與學生得到雙向滿足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然就會提高,教師又可以從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中得到欣慰,從而形成更高的期望。這樣一個良性合理的教學圈就會形成,教與學將不再是難事。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張文偉.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影響[J].教育革新,2007(6)
[3]霍振友.“羅森塔爾效應”之所想——淺談教師期望對后進生轉化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7(19)
[4]劉奎.課堂教學中教師期望正效應的策略探尋[J].法制與社會,2010(21)
[5]胡凼.教師期望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4)
[6]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
[7]鄭海燕.初二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自我價值感及成就目標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