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大多數家庭里,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賞識教育在今天我們的家庭和學校里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從賞識教育對兒童的情感和性格發展方面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分析了賞識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關鍵詞】賞識 教育 鼓勵 兒童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94-02
一 對兒童情感發展的影響
1.賞識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進行了一個有名的教育實驗。有一次他到一個班級,當場點了一些孩子的名,并告訴老師和同學們,說他們是天才,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從此,被羅森塔爾教授肯定的孩子不僅自己認為將來一定有出息,連老師都另眼相看。果然不出教授所料,20年后被點名的孩子確實比較出色。人們以為羅森塔爾教授有什么特殊的識別“千里馬”的本領,于是紛紛向他請教。不料教授說,當年他完全是隨意地點了一些孩子的名。至于后來他們比別的孩子出色,完全是一種心理效應。之后,人們就將這個與心理教育有關的事例及其中的規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際上就是愛的效應、鼓勵的效應,這些效應在某種意義上被人稱為“賞識”。它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鼓勵、尊重一個人,可以增強其信心,對其潛能與成就寄予期望,他就會不負所望。它是通過期望來激發孩子自信與興趣的最有效途徑,是學習動力的源泉。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會使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并能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
運用賞識教育能幫助孩子樹立自尊和自信。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誰擁有了自信心誰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運用多種教育手段,使孩子學會辯證地認識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優點,又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他們在一次次地嘗試、探索、創造中,不斷地超越自我,從而增強自信心和求知欲,戰勝自我,走向成功。
2.賞識教育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創造潛能,實現人生進步
托馬斯·艾瓦爾·愛迪生(1847~1931),美國偉大的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了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一生的發明超過1000項。成年之后,他幾乎每兩個星期就申報一項發明專利,被稱為“發明天才”。
愛迪生上小學三個月就退學了,而且是個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如何成長為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家的呢?我們大家都知道母親南希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南希沒有高深的文化背景,在當時也沒有什么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做指導,但是南希用發自內心的母愛對愛迪生進行教育。以下是母親南希的話:“(1)愛迪生剛出生時腦袋很大,很拙笨,但在我的眼里,他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孩子。盡管孩子滿是缺點,愛淘氣,但我從心底里愛著這個孩子。(2)他還是一個孩子,好奇心極強,常常會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來,但我從來沒有覺得愛迪生的那些提問很愚蠢。我想,孩子們一定是帶著好奇心出生的。(3)我不強制他,我要和兒子一起享受思考的樂趣。默記教科書,長大以后起不了任何作用。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嗎?(4)我從來沒有假設過如果他是個好孩子、如果他聽話等諸如此類的條件。我愛的是真實的愛迪生。(5)我也從來沒有將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當然會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與其斥責愛迪生的缺點,我更希望拓展他的優點。(6)同時,他做了錯事時,我就毫不寬恕地訓斥他。我好幾次都用枝條抽打他的屁股。斥責時要說明理由,而且短時間內就結束。斥責以后兩人盡量在一起交談。(7)在他睡覺時,我給他讀書、唱兒歌,而且還緊緊地抱著他。這是最幸福的時候。”由此可以看出媽媽的鼓勵,使愛迪生的興趣愛好得到了健康順利的發展。是媽媽將愛迪生領向了科學的殿堂。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很大的潛能,其未發揮的部分,遠超過他所使用的部分。只要經過適當的教導與培養,潛能就可獲得發展。教育的目的無非是使每一個人的潛能得到啟發。教育不是在發掘天才,而是在促進孩子潛能的發展。愛迪生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人,不拿他與別人進行比較,而是把他的潛能挖掘出來,實現他自己的能力。愛迪生的人性需求經過母親的愛、溫柔、興趣、同情的感染,最后成為一種健全的精神力量,這是愛迪生能獲得巨大成就的關鍵。
二 對兒童性格發展的影響
性格是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是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根據社會道德標準,性格具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優良的性格特征如誠實、寬容、助人、勤奮、堅韌、自信、謙虛、獨立、果斷、勇敢、熱情、開朗等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而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虛偽、狹隘、嫉妒、敵對、自私、懶惰、自卑、孤僻等,一方面有損于個人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另一方面也是各種人格障礙和身心疾病的潛在溫床。因此,要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就必須從小注意優良性格的培養和塑造。
現今獨生子女增多,不少獨生子女從小在家以“小皇帝”自居,在家里,他們唯我獨尊;在學校中,他們更加關注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如果老師在不經意間忽視了他們的感受,他們可能會用極端的方式來對老師的行為提出抗議,譬如打架、上課做小動作、對老師的話愛理不理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用尖刻的語言奚落、諷刺、挖苦孩子,或者讓學生罰站、不許回家吃飯、罰款、罰抄作業等,就會使孩子的自
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智慧被扼殺。對于這樣的現象,賞識教育要求教師應真誠地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狹小的天地,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別人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自己與他人對事物的態度及行為方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自己逐漸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在交往中,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通過獨立解決問題,使他們學會合作、同情、忍讓等,使其養成良好的性格。但是,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耐心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通過長期系統的賞識教育才能使孩子成為社會所需要的、能夠承擔起現代社會所賦予的重任的健全的人。
教育,要從賞識開始!尊重兒童、賞識兒童,是一個兒童教育者本來就應該做的,這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是教育的最起碼要求。一個不尊重兒童,不會賞識兒童的老師和家長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好家長的。賞識兒童,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對一個渴望賞識的孩子而言,這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
參考文獻
[1]陳燕.賞識也是一種愛[J].語文教學通訊,2003(31)
[2]鄧美菊.用賞識教育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J].黑河教育,2004(5)
[3]何永紅.感悟賞識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S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