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Be動詞是整個英語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語法項目,也是學習者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接觸極為頻繁的動詞形式。然而,經觀察發現,學生在實際操練時常常無意識地省略Be動詞,給出不合語言規律的句子。
【關鍵詞】Be動詞 句型 現象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07-02
英語Be動詞是英語學習初期的一個重要語法項目,然而由于Be具有多種形式與功能,使得對Be的習得成為二語初學者的難點,其中Be缺失是初學者在使用Be時最容易犯的錯誤。但到目前為止,針對學習者Be缺失的研究并不多,且各研究都只是探討某一因素對學習者Be缺失現象的影響,導致對Be缺失的解釋也各不相同。
為此,本文集中探討了五個可能造成初中英語學習者Be缺失的因素,包括Be的語法功能、述謂語義類型、Be的限定屬性、主語類型及程度副詞,旨在揭示Be缺失的規律和內在原因,以啟示相關教學。本文借助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采用卡方檢驗、Z檢驗、對數線性分析等統計方法,主要考察了如下問題:(1)五個因素中,哪些因素顯著影響了初中英語學習者中的Be缺失現象的出現;(2)這些因素與Be缺失現象的產生的具體關系,有哪些個別效應與交互效應。通過對這五種因素的統計分析,發現了初中英語學習者Be缺失的三條中介語規律。首先,學習者傾向于省略階段性述謂之前的Be動詞。其次,學習者傾向于省略非限定性Be。最后,學習者傾向于省略助動詞Be。其中述謂語義類型預測力最強,語法功能的預測力最弱。針對語法功能的規律,并非一直有效。由于限定屬性與語法功能的交互效應影響,在Be為非限定性時,系動詞Be反而比助動詞Be更容易被省略。通過對中介語規律的進一步分析,本文發現初中英語學習者的Be缺失現象與時體系統的習得有關,主要是由時間錨定條件與母語遷移相互作用引起的,間接驗證了Becker所提出的時間錨定理論。此外,語義貧乏和組塊化學習也在此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 Be動詞的基本用法
第一,系動詞。Be為系動詞時,意思對應漢語中的“是”,用于“主+系+表”結構。如:The workers were very busy yesterday.
第二,助動詞。Be為助動詞時沒有對應詞義,它的功能在于輔助主要動詞一起在句中作謂語。用法如下:(1)be+v-ing:構成進行時態。如:The students are reading the new words now.(2)be+v-ed:構成被動語態。如:The air-conditioner was turned off by the teacher five minutes ago.(3)be+going to do,表示“打算或將要做某事”。如:I don’t know if she is going to come here.(4)be+to do,表示“按計劃安排將要做某事”。如:The new shop is not to be opened till next Monday.
第三,There be結構。表示“某處存在某物”。如:There will be a concert in my school next week.
第四,實義動詞。Be當實義動詞講時,意思是“成為;做;發生;舉行;逗留;到達”等。如:His daughter wants to be a doctor for animals in her twenties.
二 Be動詞缺失原因
作者通過對學生課堂造句練習及書面作業的諸多Be動詞缺失句子進行分析后,認為原有的母語知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習得另一門語言,而且這一影響是負面的,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深化。母語的這種負面影響在第二語言習得中被稱之為“負遷移”。母語的“負遷移”在這一問題上主要表現在:學生經常把英語Be動詞與漢語的“是”進行簡單地匹配,從而導致錯誤的語言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并各舉一例。
第一,Be在進行時中作助動詞時的誤用。例如:(1)回到家時,媽媽正在做飯。(過去進行時)When I came home,my mom cooking.(誤)When I came home,my mom was cooking.(正)(2)聽!她正在彈鋼琴。(現在進行時)Listen! She playing the piano.(誤)Listen! She is playing the piano.(正)
第二,Be在“主+系+表”結構中作系動詞時的誤用。例如:快點,要不然你就會遲到的。Hurry up,or you will late.(誤)Hurry up,or you will be late.(正)
第三,Be動詞在祈使句當中的誤用。例如:安靜點兒!Quiet?。ㄕ`)Be quiet?。ㄕ?/p>
第四,Be當實義動詞講時的誤用。例如:長大后,他想成為一名鋼琴家。He wants to a pianist when he grows up.(誤)He wants to be a pianist when he grows up.(正)
以上Be動詞使用的缺失總結起來,都是由于母語的“負遷移”造成的。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應如何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呢?下面作者就此提出幾點淺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三 教學中如何避免Be動詞缺失
第一,大量接觸語言,培養語感。這是學習英語的捷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真實的語言,如引導他們閱讀英文讀物,文章,準備大量的試聽材料,讓學生們在了解真實語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對語言的強烈感知力,從而避免缺失句子主要成分的現象。
第二,強調句子結構。在英語的初學階段,教師應始終強調句子的基本結構,如兩大基本結構:主+系+表;主+謂(+賓)。給學生一個宏觀概念,避免學生習作當中缺少主要成分的現象。
第三,真實語境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不僅指有意識的開展類似role play(角色扮演)這樣的教學
活動,還應使它擴展到教學的很多方面。例如,在講解某一單詞、句型時,我們應盡可能把它們放到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中,而不是直切主題地講解這個單詞或句型應該怎樣使用。
第四,課堂用語的引導作用。要讓學生不犯錯,教師首先應注意自己語言的精準性。作者經常發現,課堂上教師口中一個新鮮的句子,一個微妙的表達法經常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她們會迅速將那個句子重復很多遍,然后記到課堂筆記上。
第五,大量練習,包括口語練習、書面練習兩方面。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課堂及課后練習也極為重要。教學中,應盡可能要求學生多做練習,鞏固所學語言知識。
參考文獻
[1]武和平、高育松.第二語言時體系統習得研究述要[J].國外外語教學,2007(1)
[2]戴曼純、郭力.中國英語學習者BE動詞的習得規律[J].外語教學,2007(3)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