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性的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上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就在聾校語文教學中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進行探索。
【關鍵詞】課堂 有效性提問 聾生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11-01
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顧慮到聾生的思維狹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在提問方式上存在隨意、膚淺、單一等情況。古人曰: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我從事聾校語文教學多年,實踐得出有效的課堂提問既能促進聾生積極思考,培養聾生的思維能力,又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重要活動。課堂上教師提問的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我是這樣做的:
一 提問要有藝術性
教師設計課堂提問一定要講究藝術性,否則收不到好的效果。首先,問題設置要能激起聾生探究的興趣。科學家研究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情緒對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課堂應該從研究聾生的心理入手,使有效的提問在聾生求知心理上,創設一種能觸及聾生情感和意志的情境,有意識地把聾生的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設計能激起聾生探究興趣的問題,使聾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激發他們尋找正確答案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設置的問題要在聾生有疑問的地方。有疑問才會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辨別是非,才能引起聾生探究的興趣,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不僅使聾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會增強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自信心。
二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不是隨意的,設計問題要緊緊圍繞教材的要求、教學目標進行。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聾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增強學習動力。一堂課提問哪些聾生,應在何處提問,聾生可能回答的情況及針對聾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如何處理等,都要有明確的、整體的考慮和設計,并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設計好指向明確的提問。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達不到提問的目的。
三 重視提問的思考性
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過于淺顯的問題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問題過于深奧不但不能引發聾生積極的思考,還會挫傷聾生思考的積極性。因此,在提問時,要注意把握問題是否有思考價值這個“度”。把握住了這個“度”,所提問題才能有效。如在教學聾校七年級語文《五彩池》這篇課文時,學生對句子“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不理解。而且不能說出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于是我單獨解讀這句話,列舉以前學過的相似句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并讓學生再次朗讀、體會,在我的提示下,學生互相補充,最后正確說出了作者采用的修辭方法。對五彩池的形狀這個問題的提問,我通過分發彩色卡紙,讓學生剪出自己心目中五彩池的形狀,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學生爭先恐后地讓我看和互相看各自剪的形狀像什么,興趣高昂。
五彩池池水為什么會顯示不同的顏色?其中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小組探究去解決,讓學生自由發表各自的觀點,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歸納出了造成五彩池顏色不同的四個原因。五彩池的特點知道了,造成五彩池水顏色不同的原因就理解了。對于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生對比首末兩段之間的聯系,很自然地說出了采用首尾呼應法,基本上沒什么困難。這樣的一系列具體而又有思考的問題,較好地為聾生領悟文章描寫技巧、體會特有的意境起到了引領作用,無形中培養了聾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當然,有時將某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向差生提出,然后讓優等生來試著把整個問題總結出來。這個具體可行的方法,我經常用,全班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都很高,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覺得自己很聰明,在學習上有一股趕、幫、超的動力。
總之,掌握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過每一節課的實踐才能臻于完善。作為一名聾校語文教師,應將課堂提問列入教學計劃中。每次課前備課要對提問內容、方式、語言、時機和對象等加以考慮;課后對提問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尋找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達到促進教學、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季佩玉、黃昭鳴主編.聾校語文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楊九俊.新課程備課新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