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龍頭,將文字、聲音、圖像、影像等融于一體,有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的強大優勢,贏得了廣大教師的喜愛。同時也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樣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有效開辟中學語文教學的新天地,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尚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語文教學 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15-01
一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媒體資源,前所未有的知識儲存信息量,可方便老師和學生現場查找。教學媒體的優勢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保障和有效途徑,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廣泛應用。中學語文教學根據不同課文內容,精心設計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圖、文、聲各種功能的優勢,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煥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喜愛之情。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生動的語言,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使學生學習興趣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二 再現創作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生動逼真地再現創作情境,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以詩歌教學為例,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古詩中的情境更加形象逼真地呈現出來,這比傳統的語言描述更先進,更有利于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很容易把教學需要的情境以靜態圖畫和動感畫面再現,如身臨其境。把詩人歌頌祖國河山時的激情與場景很好地表現出來。師生一起觀看錄像,美麗動人的壯美風光時刻激蕩著學生的心情,從而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祖國壯麗山河的秀美,體會到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激情和熱愛祖國的博大情懷,同時也更加容易理解美妙詩句涵蓋的豐富情感與內容,從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古詩文的興趣和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情。
三 增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前,根據課文主旨和核心內容,精心構思現代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方案,科學設計編排有效的先進教學軟件。教師在課堂以外利用充足的時間,在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能夠制作出成功的教學課件,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也方便學生課后自由學習。改變了過去教師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教具時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的窘態,從而贏得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所以,要想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好語文課,需要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這樣我們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學生的需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效把握重點,了解全部,方便查找教學內容所需的一切背景材料,幫助學生看到問題的實質,使學生運用綜合性解決問題的方式,解決錯綜復雜的知識鏈接問題。
四 強化科學力量,突出人文色彩
根據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盡最大可能制作出有效而富有情趣的教學軟件,制作課件要突出人文色彩,引人關注,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操作性和人文情境的趣味性。力求給學生創設出一個較大知識信息含量、開放的學習平臺,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嘗試,探索創新。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觀念整合正是在這一大趨勢、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學科整合的概念應是充分發揮各學科的特長并結合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后,擴展知識容量,開放教學空間,通過取長補短融會貫通,最終形成完整的綜合學科體系,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最佳的途徑。整合就是學科間的融合。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就須突現兩者的優點;語文學科人文性強,教學實踐中要強調感情色彩強,強化創新意識,高效科學地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學生掌握知識的空間,提供多種課外素材,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不是上課時用用電腦做課件,把信息技術只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是真正的整合。
五 結束語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并非一項簡單的工作,它要求教師首先要在理念上有所創新,讓教師從以往的平面思維轉向立體思維,同時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合前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只是我們所掌握的知識,整合后要給學生提供的是以前未曾掌握的知識。教師只有掌握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引導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才能有利于促進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進行,在實踐中掌握操作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所以,要想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好語文課,教師需要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