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產品原有的價值上,通過一定的勞動創造出來的新價值,就是經濟學的附加值。教學中的附加值,主要是指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獲得額外的教學成效。本文探討如何實現課堂附加值。
【關鍵詞】課堂 附加值 實現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22-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已基本達成一種共識。這里提到的“質量”,是指教師在相應教學目標指引下,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或者完成既定的教學效果與目標。這些效果與目標是課程標準從一開始就已經規定和要求的,是對每一位教師的硬性要求。教師必須完成的這一部分“質量”,在教學中被稱為教學效果的主要價值。應該注意的是,除了教學目標明確規定的主值之外,教學總的效果中還包括一定的附加值。課堂附加值,就是教師在教學效果最大化原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教學良知,一方面不能對實現教學總體目標有影響,另一方面還必須采取其他措施,以達到教學的額外成效。雖然課堂教學附加值并不是課程標準中必須完成的任務,但每一個具有責任心的教師都應該對課堂的附加值努力追求。實現課堂附加值,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 立足教材,做好教材的挖掘與深加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待教材,教師必須要認真鉆研,并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理解和使用。”可以看出,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教材,要創造課堂附加值,更應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加工。所有的教材都分不同的章節和內容,隨著教材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知識水平的漸進,教材每一章節和部分的知識容量與難易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別。針對教材內容的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對教材深入了解,在掌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可以對其他內容進行靈活的安排,保持教學過程松緊及內外銜接的適度。這樣學生能夠在既定的掌握中學習到其他知識,最大限度地增加課堂教學的含金量和附加值。
二 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設計好教學過程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附加值,僅僅立足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不斷地充電和學習,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與素質。教師不僅要對各種教育理論進行研究,還應該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教育情況與手段,關注國內外時局,在新課改的引領下,對素質教育加以研究,對教改實驗進行深入實踐,總結和完善教育與教學的經驗,提高自身教育理論認知的水平。教師還必須要廣泛展開各種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盡可能豐富自身的學識,做到精鉆自身所教課程的同時涉獵各種學科,形成自身鮮明的教學特色。其次,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和學生的特點,設計好教學過程,注意教學每一部分的自然銜接,創造出合適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面對課堂意外,在教學中閃現理性的光芒,對各種見解進行表達。很多教學話題可能并不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之中,具有偶發性,這就需要教師時時注意教學信息的變化,靈活應變。教師如果做到古今中外都能信手拈來,學生自然能在課堂上折服于教師淵博的知識,進而催生出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增加課堂的附加值。
三 注意學生的興趣所在,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要提高課堂的附加值,教師還必須注意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大多數據都表明,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低,正是教學效果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興奮劑,學生只有對課堂所學的東西感興趣,才能真正發揮積極向上的能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放松教學常規,必要時也可以打破常規,擺脫舊有教學環節和方法的拘囿,對學生的興趣需求盡可能低滿足。通過自身閱歷的豐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此外,學科知識存在著多種聯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生的思維也同樣不是單向的,而是有各種關聯和復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教學觀,在傳授必要的知識以外,還注意旁逸斜出,將學生要學習的知識串聯起來,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更加和諧,氛圍更加融洽,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
課堂附加值是每一位具有職業道德感較強的教師都想努力達到的。教師只有立足教材,做好教材的挖掘與深加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注意學生的興趣所在,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更大程度地實現課堂附加值。
參考文獻
[1]倪曉迪.追求課堂教育的附加值——從一個土豆值多少錢說起[J].教學新視,2011(24):133~135
[2]孫中喜.意外如何能成為課堂的附加值[J].山西教育(教學),2011(5)
[3]杜新峰.提升語文教學的附加值[J].文教隨筆,2010(22):101~102
[4]孔明、孫學東.合作學習的教育附加值及其實現策略[J].教學之友,2012(24):19~25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