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老師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阻礙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興趣。新課程教學的頒布賦予了音樂教學新的生命力,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了音樂教學的變革。本文就“創(chuàng)造+活動”教學模式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淺談。
【關鍵詞】創(chuàng)造 教學模式 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23-01
音樂雖然是一門課程,但對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自我流露。每個學生都存在著音樂感,只是多與少的區(qū)別。這就證明學生都是可以通過一點來進行促進和打動的。提升學生音樂教學效率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這就需要讓學生產生興趣,而當社會活動、課外活動以及音樂教學三者結合起來時,就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使他們覺得音樂學習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促進他們的自覺性和自愿性。所以音樂教學的提高,老師必須擴寬傳統的封閉式教學,從而改變學生的狹隘性,豐富學生的音樂道路。除了教會學生對音樂的了解,還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生活的快樂。
一 “創(chuàng)造+活動”教學模式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創(chuàng)造+活動”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加上某種活動形式所形成的,它不僅能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感受到自主能動性,還可以促進音樂教學的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間進行音樂學習,并能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作品進行意境的描述、內容的描述以及情感的傳達。創(chuàng)造與活動雖然是兩種不同方面的教學模式,但是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兩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都是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創(chuàng)造與活動的結合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個性的展示、學習的增長、知識的擴展,還為學生打造了一個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輕松地進行學習,使其學習記憶充滿陽光、趣味,令人開心,同時在掌握了基本音樂文化知識以及技能后,還能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二 “創(chuàng)造+活動”教學模式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創(chuàng)造教學模式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創(chuàng)造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產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讓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得到升華,所以興趣的培養(yǎng)已成為現階段的教育重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需要從生活出發(fā),從身邊小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匯總到音樂上,讓他們可以獨立地進行創(chuàng)造。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音樂感受和音樂理解,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能發(fā)現學生的個性,從個性出發(fā)進行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間進行音樂學習,并能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作品進行意境的描述、內容的描述以及情感的傳達。
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動、反應快捷、思維活躍等特點,所以我們應從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造入手,開啟學生的音樂學習。例如老師可以截取音樂的片段讓學生進行欣賞,欣賞完畢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并為音樂片段命名。或者讓學生唱出來、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方式鍛煉了學生的活潑性、擴展性以及創(chuàng)作性。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造模式目前比較常用的有教與學的知識互助、彈與唱的共同參加、聽與唱的教學方式。教與學的知識互助,需要注意提前把知識點告訴學生,好讓學生私下進行知識的搜索。老師在授課前可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分批參加課程學習。課程結束后老師再進行總體的評價和總結。這種形式讓學生從頭到尾都參與,不僅使學生更容易的接受課程內容,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欣賞課中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分析和評價;彈與唱的共同參加是指老師進行彈奏,學生負責帶感情的朗誦。這種師生的結合方式,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到音樂的美感和音樂的含義,情感的朗讀讓學生能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含義,提高老師對作品的藝術感覺和藝術理解,還激發(fā)了學生對作品的全身心投入,讓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聽與唱的教學方式是指從欣賞、感受、分析、唱歌到欣賞、感受、分析、體會的音樂教學過程,這種方式加深了學生的體會和感受。
第二,活動教學模式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活動教學模式是指通過活動進行音樂的教學,如旋律填空、旋律接龍、加花、節(jié)奏模仿等。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讓課本與學生完美結合起來。它需要以課程的書本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作品的方法。此外它還需要讓學生提前復習,在上課前通過刊物、書本以及網絡等方式查找與課程相關的知識點。老師教課中要利用疑問、表演、故事等形式的創(chuàng)造活動,并把活動導入其中,從而讓作品始終圍繞著共同分析、共同享受的原則,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思維都被激發(fā)出來。
參考文獻
[1]胡妍.“兩條腿走路”論中學音樂課堂教學與課外音樂活動的結合[J].文理導航,2012(6):52~53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