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以美為中心,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和素質教育的呼聲,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受到人們重視,并在教育領域的各個學科進行著不同的教學實踐,對良好教學效果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環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28-01
一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獲取與課文相關大量信息的有效途徑,既可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課文背景資料,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基礎保障。并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提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以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參與教學互動,并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在語文教學中,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課文內容及其中心意旨,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動態與視聽畫面的創新組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強化大腦中樞神經的有效刺激,創設和諧的氛圍加深學習知識的印象。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方式科學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生動逼真地把當時的創作情境再現出來,形象生動地說明作者的創作原因,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有效地理解課文的全部內容,深刻領會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語文教學中,以中國古典詩詞教學為例,進行了說明。詩歌以抒發詩人感情為主。詩人借助語言文字,抒發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強烈情感。在此過程中構筑和傳遞的是一種飽含思想感情的和諧意境。這些意境又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形象的、極具美感的意向組成的。詩人激烈而豐富的感情,必須通過富有深刻意蘊的形象重新組合,構成一種意境,再借助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準確表達出來。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對于古詩中的情境,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憑借教師的語言進行傳授,其效果不如用視聽畫面來進行直觀教學的好,在課堂上僅靠語言描述意境是遠遠不夠的。
三 通過教學環境設計,推進和諧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以創新精神運用各種教學設計,充分構建和諧教學環境,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具有很強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的教學軟件,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內,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效地掌握課文知識,并煥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熱情,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因此教師在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課文內容和教學要點進行優美的、精心的設計和創新組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心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推進和諧發展,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熱愛與敬仰。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技術的總體水平,更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跨學科的教育教學模式整合,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并且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多學科整合和內容的相互融合離不開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支持,它的應用有助于學生進行多種知識的滲透,有利于提高識記能力,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
四 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語文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把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和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色彩緊密結合,實施優勢互補,強化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為適應教育改革和未來人才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因素和學習主動性,強化培養現代高素質人才所需的語文學科的基礎應用能力,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提供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積極參與的空間結合,力求給學生創設全新的教學環境,為師生進一步交流提供廣闊的舞臺,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創新的嘗試,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創新精神。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以適用現代化科技水平發展的人才培養為基本目標,把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與語文學科特殊的人文情懷密切聯系,在重新整合的基礎上實施教學設計創新,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多媒體技術的滲透,有利于學生的探究學習,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供最佳教學環境和有效途徑,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實現科學性與人文性的強強結合,提高信息技術這一輔助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五 結束語
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利用多種渠道科學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把多學科的相互融合與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已成必然趨勢。其應用價值與操作方法還有待于廣大教師的勤奮探索。這種重視信息科技領域的深入發展與課程教學的完美結合,是教育改革的重心與關鍵點。語文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教學環境,完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創新。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