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流水。轉眼間,筆者已在小學語文教學崗位上工作多年。其間,本人努力地耕耘著,默默地奉獻著,享受著語文教學帶來的快樂,享受著同學們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長的喜悅。同時,語文教學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困惑與思考。
一 生字詞的教學
生字詞的教學到了高年級雖已不作為教學的重點,但卻又必不可少。因為學生學習程度不同,自覺程度也有不同。程度好的學生,能按要求預習,生字詞掌握很扎實,課堂上檢查一下就可以結束這個環節教學。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預習,生字詞掌握不好,課堂上如僅僅是簡單檢查,效果不好,還需要再次告訴他正確的讀音、正確的書寫,以及詞語的解釋和如何運用。否則,讀音不會讀,字不會寫,更不用說會用了。聽寫生字詞,錯誤率高。所以生字詞的教學所用時間長短的問題,讓我困惑。用的時間少,程度差的學生掌握不好;用的時間多,對程度好的學生來說又過于簡單;照顧中間的同學,程度好的同學學習熱情受影響,程度差的同學依然掌握不好。
二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六年級的學生,雖早已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閱讀了一部分書籍。但由于學生閱讀方法缺乏,所以閱讀只是泛泛而讀,囫圇吞棗。當你問他讀的是什么內容時,他卻說不出來。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欠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待提高。
三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六年級學生在寫作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寫作水平沒有能夠達到六年級學生的水平。大部分同學文章篇幅不長,內容不夠具體,中心不能突出,詳略不得當,句子間或者段落間的過渡不好,文章選材不突出、不典型,語言不夠生動,不能寫出真情實感。
第一,作文課如何照顧到全體同學呢?學生程度不一樣,面對同一個作文題目,個別語文優秀的學生能寫出內容具體、中心突出、詳略得當的文章;中等生的文章會寫得勉強合格;程度差的學生,可能只是會寫出一段話來,或者僅僅開個頭。有的甚至是抓耳撓腮不知如何寫。面對這些情況,作文課上,老師面向全體授課時,如何照顧全體同學呢?
第二,作文批改怎樣最有效?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學中的一件大事情。是老師全批好呢?還是教給學生批改方法,指導學生批改呢?
面對全班七十多本作文本,老師詳細批改每一篇作文,這樣幾乎所有時間都得用在作文批改上。文章批改地固然不錯,把學生的錯字、病句、問題都找了出來,可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時,部分學生只看個成績,是優還是良,至于老師的精批細改,卻可能無暇顧及;部分同學會仔細看,看后會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會下定決心改掉,但由于不是自己發現的問題,印象總歸不會很深刻,久而久之,又忘掉了。總之,老師的精批細改沒有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四 文言文的教學
文言文應該怎么教?讓我始終十分困惑。以前的文言文教學大致是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全文,反復強調重點的字、詞、句的用法后,教學即可宣告結束。這與新課改中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背道而馳。我在教學中發現,文言文有別于其它文體,它是一種古代文化的積淀,而學生對此卻知之甚少。如果在文言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是否會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呢?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和學生一起走進了《學弈》的教學之中。在學生自主、合作的情形下,疏通了文章的字、詞、句,品讀課文,自譯了課文。我也設置了一個創造性問題:學習了《學弈》后,帶給你的啟示是什么?請說出你這樣選擇的理由。學生們多元化的解答也令人滿意,整節課在輕松、自主、快樂中結束??蓡栴}是在課后出現的。課余,我問學生,“思援弓繳而射之”是什么意思?關上書本,幾乎無人說清。再問其他的文言句子,也是一知半解。我不禁困惑:新課改后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才能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呢?
五 學生不愛動腦筋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愿自己動腦筋了。可能是由于現在大家都有電腦的原因,有了問題,“百度一下”,就會出來很多答案,完全代替了學生自己的理解?,F在課文全解一類的書籍比比皆是,學生看了課文全解,根本不用自己動腦筋了。于是有了問題,找課文全解,課后問題的答案,各類工具書上,答案一目了然。學生上課時也懶得自己再記了。久而久之,學生越來越懶了。稍需動腦筋的問題,就不寫了,或者等著抄同學的,或者等著老師講解的時候,把答案寫上去。到了高年級,上課發言的同學更是寥寥無幾。關鍵是很多同學不善于動腦筋,沒有自己的理解感悟。
與困惑同行,與思索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為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指引我們攀上更高的教學高峰,品味教學的甘甜,享受教學的幸福。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