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千師訪萬家”的家訪活動全面展開,家訪在家校形成合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家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遇到一些“難纏”的家長,會把孩子的一些問題歸咎于學校工作不到位,老師的無能和失責。這個時候,談話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看待問題,輔以心理咨詢的技能技巧,能讓教師在家訪中真正走進家長和孩子的內心,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一 家訪對象
這是一個二年級男孩,個子高大,比同齡孩子顯成熟但行為缺少自律,課堂上愛插嘴,課堂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家庭作業有拖欠,學習習慣差。該家長認為是二年級換了新老師所導致的,于是向校長提出要給孩子換班。
二 家訪目的
化解家長對教師的成見,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改變家長的錯誤認知,尋找孩子學習狀態欠佳的原因,找到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的方法。
三 家訪過程記錄
首先,在家長已經對帶班教師產生成見的時候,及時溝通很有必要。教師要用真誠的態度打動家長和孩子,這是展開有效溝通的第一步。家訪中,平時活潑好動的男孩像犯了錯似的低著頭一言不發,家長的表情淡漠,仿佛隨時準備展開一場語言的交鋒。
“你們好!家訪是我們學校的常規工作,每學期要走訪所有的家庭。孩子,歡迎老師嗎?”教師進門時親切的開場白緩和了冷冷的氣氛。
家長不自然地笑了笑,招呼教師坐在沙發上。教師把孩子拉至身邊坐下,摟著孩子的肩膀,開始談話。
其次,家訪工作最忌諱的是“告狀”,因此教師不要數落孩子的過錯,而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陀^中肯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評價能讓家長和孩子看到積極的力量,受到精神上的鼓舞。
教師:平時在學校工作比較忙,很難有機會與你們好好溝通。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你感到快樂嗎?喜歡上什么課?
孩子:……
教師:你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反思能力強,有上進心,這是成功人士的一大優秀品質。你上課專心聽講總是緊跟老師的思路,急于想把答案告訴老師,是這樣嗎?
孩子:……
媽媽(責怪地):這孩子,就是愛表現。
教師(對孩子):愛表現是要求上進呀,你怎么覺得這是“不好的毛病”呢?
孩子:因為我插嘴了,其他同學就沒有機會回答問題了,而且老師會認為我不遵守課堂紀律,教室里也會鬧哄哄的。
教師:多好的孩子呀,不僅懂得自我反思,還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以后當你想要回答問題時會怎么做呢?
孩子:我要舉手等待老師請我回答。如果沒請我回答,我就聽其他同學的答案是否與我的一樣,若一樣的話,說明我也是對的,若不一樣,我就繼續舉手。
教師:嗯,你的辦法真好。如果老師還是沒有叫到你,下課你再單獨找老師說好嗎?老師特別喜歡愛動腦、敢表達觀點的孩子。雖然老師到這個班的時間不長,但老師已經看到了你很多的優點,我想,還有很多優點老師可能還不了解,你能給老師講講嗎?爸爸媽媽,你們也可以說說。
此外,一些“難纏”的家長一般比較挑剔、固執,教師要先“順”著來,不能“擰”著干,這種處理方式有利于緩和僵化的關系,促使家長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處。
爸爸:這孩子的優點我倒是沒看出來,電腦玩得比我們溜,但這算什么優點呢?做作業總是磨蹭,說說他還不樂意。
媽媽:是的,我們對孩子是比較嚴格要求的,指出他的缺點就是希望他能改正。
教師:這是爸爸媽媽表達愛的方式,那孩子是怎么想的呢?(孩子撅著嘴,不說話)過多的批評指正是否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反正我在爸媽眼里就是一無是處?!焙⒆幼宰鹦膹?,內心會對批評產生反感,所以就有情緒了。其實想想我們大人是不是也一樣,我們的工作得到家人、領導、同事的認可,我們就越干越有勁,如果得到的盡是否定、抱怨,我們的心里是否也會不舒服?
教師:是啊,時間是有限的,回家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否可以這樣,專門針對孩子的家庭作業或單元練習的情況,如果孩子全對,那就不需要額外做題,如果有錯誤,就挑這一類的題目來進行練習。孩子節省下來的時間,由他自由支配。
媽媽:他一直說要參加航模、電腦興趣班,我們想想學習都搞不好,上這些興趣班肯定要分心。
教師:媽媽的意思是不是只要孩子學有余力,就可以參加他喜歡的興趣班呢?
媽媽:是啊。
最后,在家訪結束時,教師要對本次談話做一個概括性的小結,感謝家長的配合,提煉家訪的要點并給出合理建議,讓家長感受到家訪的必要性,鞏固此次家訪的效果。
四 家訪反饋
第二天,家長交來的家訪反饋表上寫道:希望能多一點這樣的家訪,讓我們家長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后一定會全力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好孩子,向學校用心工作的老師致敬!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