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陽光體育對培養小學生積極主動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和體育文化素養,推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具有積極作用。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科研方法,研究了本校3~6年級共63名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情況,分析了農村小學女生體育學習興趣低下的原因,并從體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角度入手,提出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理論引導、豐富組織形式、減輕學生負擔等策略以激發農村小學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關鍵詞】陽光體育 小學女生 學習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49-02
200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提出的陽光體育是新時期提高我國青少年素質的重大戰略決策。陽光體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它可以有效促進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體質健康水平。2012年,市教委主任靳潤成同志強調要進一步落實陽光體育,積極組織開展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農村小學女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由于性別、身心發展特點和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她們的體育行為習慣和體質健康狀況普遍差于男生,如不對其重點關注,勢必阻礙小學陽光體育運動工程的整體推進,并將對她們的體質狀況和今后個人學業成就與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對陽光體育背景下農村小學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加以改善,是關系陽光體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普通農村小學女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本校3~6年級共63名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情況和相關態度進行了調查。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研究采用由筆者自行設計的農村小學女生體育學習興趣情況調查問卷,在本校組織了問卷的發放和回收,獲得最終調查結果。共發放問卷63份,回收63份,回收率為100% ,其中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為95.2%。運用Excel軟件對問卷進行分類統計處理。
二 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結果
表1 農村小學女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
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一般不太喜歡不喜歡
人數21318243
百分比3%22%30%40%5%
表1所示,農村小學女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比較喜歡和非常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僅占總人數的25%,而不太喜歡和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比例卻達到了45%。由此可見,農村小學女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不容樂觀。筆者通過訪談得知,雖然學校體育課活動內容充實,組織形式靈活,但是由于學校體育課施行統一組織與管理,沒有采取特別措施對男、女生區別對待,女生們普遍覺得體育課不好玩,不適合自己,因此對體育課缺乏興趣。
表2 制約農村小學女生參與體育課的因素
技術動作差體育設施少運動太辛苦學習負擔重無體育特長
百分比62%55%52%32%28%
排序12345
合適項目少懶惰無鍛煉氛圍體弱其他
百分比18%13%8%5%2%
排序678910
由表2可知,技術動作差、無體育特長是學生對自己的運動能力缺乏自信;運動太辛苦、懶惰是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識不足,主觀上對體育學習不接受;學校體育設施不完善、學習負擔重、沒有合適的運動項目等則是制約農村小學女生參與體育課的客觀因素。在調查中,62%的女生解釋自己動作不到位、不美觀,不想在體育課上丟人;55%的女生反映體育課設施少而老舊,沒什么體育活動可做;還有52%的女生則直接表示上體育課太累、太辛苦所以不喜歡體育。
2.原因分析
第一,內部因素。(1)傳統觀念影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對女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如“輕柔纖細,文靜之美”等。在中華傳統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女孩子們對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從而導致了明顯與“輕柔纖細,文靜之美”相悖的體育課被她們排斥。(2)心理因素。小學女生比較內向、害羞。在意志上表現為畏難、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在體育課上表現為對疲勞的耐受力差,怕臟、怕曬、怕別人嘲笑,在完成滾翻、倒立等技巧性較強的動作時,自以為不雅觀,不愿意練習。小學女生的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和不成熟性,與膽大、敢闖、敢于嘗試的男生有著較大的心理差異,在參加體育運動時往往充當觀眾的角色,很少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來。(3)生理因素。農村小學女生身體發育相對較差,骨骼肌肉不發達,生理負荷量小,如胸腔、肺活量小等。在體育課上表現為協調能力差,動作遲緩,力量、速度、耐久力等素質也較差。不少女生在參與某個體育活動時因自身力量、速度等方面不能達到要求,力不從心,產生了恐懼和厭倦情緒。
第二,外部因素。(1)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場地器材。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習內容一般以田徑、技巧、籃球為主,這些內容反復教授練習,大多數學生對教學內容逐漸失去興趣,影響了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并且,田徑、技巧、籃球都是傳統的運動項目,在教學內容上往往缺乏創新,也大大降低了女生參與的興趣。農村小學體育課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講授加上學生的模仿練習,缺少能吸引學生獨立探索、積極體驗的教學途徑,因此在起始階段女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得到很好的激發和培養。農村小學體育課的場地比較簡陋,器材配置也跟不上陽光體育的需求,造成了體育課程實施的資源緊缺,女生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導致她們的學習興趣持續下降。(2)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在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中起著導向和控制作用。目前,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對體育知識、技能以及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對小學女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征缺乏必要的了解,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鼓勵和幫助,難以激發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同時,部分農村小學體育教師不重視自我教育,知識更新速度慢,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小學女生參與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
三 激發農村小學女生體育學習興趣的策略
1.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女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物質條件
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組織體育教學、體質健康測試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直接影響小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與陽光體育的推廣。因此,應加大相關資金投入,改建、擴建體育場地,補充必需的體育器材設備,并做好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日常維護與修理。同時,建立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規范,實施合理使用與有效配給機制,對女生體育活動有所側重和特殊關照,在特定時段女生適宜并熱情參與的體育活動采取女生體育場地專場專用、專項專人的具體措施,為女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提供便利。
2.加強理論引導,幫助女生建立明確的體育認知
體育知識的儲備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體育的理性追求。教師要加強理論引導,幫助女生不斷加深對體育的認識,拓寬知識面,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只有當她們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后,參與體育鍛煉才會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學校應努力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以女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她們進行體育知識教育。同時加上體育手抄報、校園廣播、體育宣傳板報等加強對女生的影響,使其主觀意識得到熏陶,樹立終身學習觀。
3.豐富組織形式,促進女生良性體育參與行為傾向
能力是終身體育的“通道”,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體育能力,才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客觀條件獨立地從事科學體育鍛煉,以滿足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女生喜愛節奏鮮明、輕松愉快、對抗性不強的體育項目的特點,通過合理的、有針對性地設計,用科學性、實效性、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她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在組織形式上靈活多變,增加娛樂性較強的項目,降低團體競賽項目的難度,加強教師指導,使學生更多的經歷過程,培養主動參與意識,促進良好體育習慣的形成。
4.減輕學生負擔,保障女生體育學習的時間
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是長期以來困擾基礎教育事業的頑癥,嚴重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我黨教育方針的深入貫徹。在分數第一的應試教育評價體制下,課程表上的體育課往往是一個點綴。平時,只要語文、數學、英語課需要占用課時,體育課必須“無償轉讓”;到了復習迎考的時候,體育課的課時更是被“瓜分一空”。這對小學生健康成長,尤其是農村小學女生的成長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不少孩子發出了“還我童年”的強烈呼喚。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全力保障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不減課、不縮課,而其他科任教師也應全力做到“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不占用學生寶貴的體育運動時間。反對題海戰術、頻繁考試,堅決不把體育課變成寫作業課、復習課、考試課,做到“還孩子體育課,還孩子童年”。
四 結束語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協調發展,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陽光體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認真上好體育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僅是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成為祖國未來棟梁之材的需要。因此,學校和教師要重視激發農村小學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致力于提高她們的身體健康素質和體育文化素養,從而全面推進小學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靳潤成.著力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協調發展,高水平完成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J].天津教育,2012(1)
[2]公偉.影響中學女生體育課興趣因素淺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6)
[3]劉飛平、龔秋玲、魏四成.高校女生陽光體育制約因素分析與實施模式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
[4]馮艷.陽光體育背景下高校高年級女生課余體育參與的優化組織模式[J].體育科技,2011(4)
[5]奚旭初.先把體育課上好再談開橄欖球課[N].西安日報,2012.06.0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