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既要改變過去那種只有“預設”、“一切盡在教師掌控之中”的現象,又要避免不適當的、漫無邊際的“生成”;同時要設計彈性學案,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在互動生成過程中,創造出一種和諧、充滿智慧和靈氣、能煥發生命力的課堂。
【關鍵詞】教學反思 順學而導 互動生成 煥發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52-02
“互動生成”是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它強調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固定不變、機械僵化的教學模式,主張課堂教學必須構建生成性互動過程。
在新課程理念下,現在的數學課堂就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主,先學后導,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而且讓“導”更具有針對性,教師在疑難處點撥啟迪,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的“導”應是為學而設,從學生的學習中來,再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因為最好的學習效果莫過于學生的“自得”。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提倡“先學后導”、堅持“為學設導”、把握“順學而導”。因此,我們要設計彈性學案,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還要敏銳捕捉和把握各種信息,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和體會“問題解決”的過程,在互動生成過程中,使學生投入知識的建構與再創造中去,創造出一種和諧、充滿智慧和靈氣、能煥發生命力的課堂。下面結合《倒數的認識》的教學實踐,談談筆者的感受。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我們中國的文字很美很有趣,比如“吳”的上下部
分倒過來寫成“吞”;“杏”的上下部分倒過來寫成“呆”,我們數學上的數字也存在這樣的美。比如:
我預設的答案是: 上下部分倒過來寫成 ; 上下部
分倒過來寫成 ……然后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倒數。
生1:“6”倒回來是“9”。(師:真有趣!)
生2:“8”倒回來還是“8”。(師:觀察得真仔細呀?。?/p>
生3:計算機上的“5”倒回來是“2”。(師:你對生活中的數學觀察得真不錯!)
生4:我還發現“1” 倒回來還是“1”,“0”倒回來還是“0”,所以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師:非常感謝這個漂亮的可以?。?/p>
師:(抓住這個好時機)照你們這樣說,那么6的倒數是9,8的倒數是8,5的倒數是2,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對嗎?
全班學生大聲地齊答:對!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倒 的認識》(我故意
把“數”這樣寫。學生看到這個“ ”更加興奮,還在沾沾自喜著。)
二 順學而導,解決問題
師:請全班同學打開課本第24頁“倒數的認識”,你可以借助任何的學習資料來自學,5分鐘后來匯報你們在小組內學會了什么?
(在自學剛開始1分鐘的時候,就有很多同學說:“老師,我們好像剛才都說錯了”。我說:“沒有好像,要是你覺得錯的話,就趕緊找答案,用你的道理來說服同學們!”……)
三 交流匯報,互動生成
師:好,孩子們,來說說你們的發現吧!
第一小組代表:我發現8的倒數不是8。因為8可以寫
成 ,所以它的倒數是 。(這是在例題中學會的)
第二小組代表:我學會倒數的方法就是: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交換位置。
師:能舉個例子嗎?
生:能。比如 倒回來寫成 。
師:學會這個方法的同學請舉手。
(全班同學全舉手)
師:好,我來抽查幾個同學。(抽查了幾個學困生,效果很好。)
第三小組代表:1的倒數是1,是對的。因為1可以寫
成 ,倒數就是 ;但我認為0的倒數不是0,因為0可以
寫成 ,倒回來是 ,當分母為0時,這個分數沒有意義!
(全班同學不斷地點頭)對,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師:同學們自學得非常好,自學能力真強!請繼續匯報。
第四小組代表:因為真分數都小于1,所以真分數的倒數都大于1。比如……
生1:同樣的道理,假分數都大于1,所以假分數的倒數
都小于1。比如 的倒數是 。(很多同學有不同的看法)
生2:假分數有時也等于1,比如 ,所以 的倒數
不小于1,而是等于1。
生3:完整來說,應該是(全班同學搶答了)假分數的倒數都小于或等于1。
師:你們互助學習的效果很好!
這個規律我原本是安排在最后的環節,預設出這樣的一道題讓學生來掌握:寫出下面各組數的倒數,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然而學生自己的發現、相互的爭辯,效果比老師的講解還好。
第五小組代表:我們組還學會了求帶分數和小數的倒數。方法就是把帶分數先轉化成假分數,然后再把它的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倒過來;而小數就是先轉化成分數再把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倒過來。(教室忽然一片寂靜)
師:怎么啦,不明白是嗎?好,學會了求帶分數和小數的倒數的小組請舉手。
生:比如 ,先轉化成 ,再倒回來是 ,所以 的
倒數就是 。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已經聽懂了。好,誰再來舉個例子?
幾個學生的舉例,使同學們掌握了求帶分數和小數的倒數的方法。
……
四 及時檢測,收獲驚喜
師:說了這么久,都沒有一個小組匯報倒數的概念。都學會了是嗎?全班大聲回答:“是!”
這時我很是“生氣”地說:真學會了嗎?好,請看這幾道判斷題,說明理由:
得數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
,所以 是倒數。( )
,所以它們互為倒數。( )
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 )
假分數的倒數都小于1,真分數的倒數都大于1。( )
(從學生的說明理由中看出,學生把“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掌握得很好?。?/p>
我原來的教學預設是:先讓學生匯報倒數的概念,再找出關鍵詞辨析,最后舉例子加深理解??磥砝蠋煹摹吧鷼狻毙Ч?!
……
整節課下來,原本用心設計層層深入的這節課,卻讓學生把我所準備的教學預案中每一環都改變了,甚至連我精心設計的練習題都不用出示。我深深地體會到:無論我們的教學設計考慮得多么周密,都只是預設?!坝媱澸s不上變化”。在明確的目標導向下,教師順學而導,重視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中的生成點。教學時不能死抱教案不放,應該根據“先學”情況和變化的學情,隨時調整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設,對課堂教學的預設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所以,在分析教材進而進行教學預設時,教師應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本人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適當改編或重組。備課就要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預設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對生活有怎樣的體驗、探究會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怎樣肯定、鼓勵、引導學生等。教師對整堂課預設出“著眼于整體,立足于主體,致力于主體”的彈性學案。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才會“順學而導”、“左右逢源”,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生成“亮點”。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應有“放”有“收”?!胺拧?,要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生成性的教學觀將使數學課堂成為師生互動、互促,教學相長的過程,成為激發師生的生命潛力、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