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課擔負著比其他科目更為復雜的任務,它不僅要啟蒙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的認識,帶領學生對大自然進行最早期的探索、認知,還要在此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其他綜合素質能力,使學生的自主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等能夠得到培養與提升。本文從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出發,對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素質,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 綜合素質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168-01
一 前言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科學課擔負著比其他科目更為復雜的任務,它不僅要啟蒙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的認識,帶領學生對大自然進行最早期的探索、認知,還要在此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其他綜合素質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能夠得到培養與提升。而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實驗教學又是重中之重,它是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審視事物,進行科學探究的一個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能夠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策略
1.在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老師更多的只是引導者。也就是說,在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中,老師主要給予其配合與指導的作用,動手、動腦的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如在《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學當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校園花壇中觀察土壤的情況,通過各種引導,帶動學生對土壤產生好奇心理,為實驗的開展奠定基礎。學生對“土壤”有了興趣,他們才會真正的進行自主思考,進而才能保證科學課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正符合課改中對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當學生對“土壤”的好奇心理能帶動起來之后,老師便可以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實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在實驗的過程當中,老師要注意加強正確的引導,不能讓學生進入“誤區”,產生一些錯誤的科學認識。
2.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改下,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老師也就可以借助科學課實驗來鍛煉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如在對實驗過程當中所涉及的科學儀器,如彈簧、天平、刻度尺等,都可以作為鍛煉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工具”。雖然在以往的科學課實驗教學中,也使用到了這些儀器,但科學老師通常都未對學生的儀器操作進行培養與指導,這就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3.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小學科學課雖說較為基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綜合性,所以必須要通過科學實驗,用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分解與展示抽象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和鞏固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在進行科學實驗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觀察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科學課實驗當中,必須以準確的觀察為前提,才能通過思考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可以說,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主觀察能力,是其綜合素質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礎,因為對實驗的觀察越細致、越準確,學生的認識就越豐富、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
4.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下,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被排在了重要位置,而科學課實驗,正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所以,科學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他們進行團隊合作,自行通過實驗,得出科學結論。但在實際的分組實驗過程當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實驗難度是否適合讓學生進行團隊合作自主實驗;(2)在分組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一致;(3)實驗內容是否具有危險性;(4)應充分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等內容。
5.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實驗是科學課教學的基礎,實驗不僅提供學習的感性材料,驗證科學定律,而且能夠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加深對基本知識的認識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實驗,發揮創造性,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對自然界的事物懷有好奇心,對不懂的現象總喜歡問個究竟,老師應該保護學生的這種精神,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實驗,組織他們觀察現象,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結束語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過程當中,要想達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就必須從科學實驗的角度出發,加大對學生自主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小學科學課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勝華.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09(12):70~71
[2]解安年.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6):78~79
[3]趙忠.宜于合作的小學科學實驗課[J].教育革新,2011(2):4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