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90后”大學生群體的性格特點的分析出發,通過親自實踐體驗,總結出帶好“90后”大學生的方法在于用愛心教育學生、方向引導學生,使其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和培養綜合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愛心鋪路 方向引導 “90后”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005-02
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活既是向成才目標邁進的開始,又是人生道路的新起點。世界觀、人生觀將在大學階段形成和確立,事業的發展將從這里奠基和起步。美好的人生將在這里開始和完善。
如今,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開始進入大學校園。“90后”學生的特點普遍是熱情、自信、獨立、早熟、有創造性、有責任感,但也有不乏個性、張揚、自我、另類、叛逆等。如何帶好當代大學生,是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落實到班級輔導員身上,是一項具體而又艱巨的任務。
有挑戰就要找對策。作為一名從事近二十年教育工作的教師,在管理育人方面,結合時代的潮流,具體分析學生群體的特點,不斷摸索到底如何帶好“90后”大學生的方法。簡言之,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有兩大方面:(1)耐心處理好師生關系,用愛心鋪路。(2)給學生在思想上以明確的指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具體的方案給以引導和規范,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激發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思路,跟上時代的發展,為今后用人單位培養滿意的人才。
一 愛心鋪路,搭建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心奉獻給他。”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尊重人格,這是作為輔導員的一個最起碼的也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輔導員的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首先要做到能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嚴中充滿對學生的關愛。如果“90后”新生在大學生涯開始能對輔導員產生好感、對輔導員信任,相信在大學期間,師生關系會很融洽,當然,這對學校管理和學生成長都是有利的。所以,輔導員在與大一新生相處時,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以身作則。古人曰:“親其師,信其道。”輔導員能否使學生親近自己和他們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并自覺主動地接受集體主義的精神教育,全在于輔導員尤其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所凝聚成的親和力的高低所決定的。
大學生第一個認識的老師是輔導員,大學期間對學生指導、幫助、影響最多最大的也是輔導員,學生畢業后印象最深的還是輔導員。輔導員是學生大學期間的第一個導師,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引路人,輔導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學生。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特別是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不管他們另類、新潮與否,他們都需要輔導員的指導、關愛,“90后”的大一新生更需要輔導員的愛心輔導,否則冷冰冰的管理方式對“90后”大學生更不適用。我對同學們說:“你們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孩子。我既是你們的老師又是你們的爸爸和媽媽,有爸爸般的嚴厲,媽媽般的慈祥(學生先是詫異的眼神,然后是開心的笑聲)。誰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作為,所以,我對你們,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今后,你們畢業了,我還是你們的好朋友!”(學生的掌聲)
師愛始終如一,這樣才能使輔導員始終沐浴在春風雨露中,同學們就始終會有一份好心情,在他們之間也會體現出愛來。同學中家庭困難的,學習后進的,性情孤僻的,同樣都能得到周圍同學的關心、幫助和照顧。
學生剛從高中升入大學,彼此都非常的陌生。首先通過軍訓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并強調團隊意識和溝通。如有意識的讓不同的學生為大家打飲用水和購買草珊瑚含片等,以期讓他們明白服務和相處。開學上課后,通過每天讓1~2名同學登臺自我介紹的演講來加深彼此間的認識,讓全班同學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為進一步加深學生之間的感情,組織了戶外秋游活動。通過活動,學生都感到了大家庭班集體的溫暖。有個學生在自己的期末個人總結中寫道:在網優092班這個大家庭里,我最深的感觸就是人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真愛。我們班女生柔美細膩、男生大方紳士,我們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二 方向引導,造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夯實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想帶好班級,首先是自己要有全面的認識和規劃,要有全局意識。要培養好一批干部學生,再以干部學生帶動全班,以提升班級戰斗力和凝聚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大學生活,找準自己的目標。每次主題班會,我都灌輸一些具體的思想和內容,并介紹一些學習方法和大學的生活習慣,使學生能夠較快地在思想上
* 本文為姜林波主持的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基于PAP模式構建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的探索與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2012BZ06)
進入大學的學習狀態。如我主持過的典型的主題班會有:(1)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工作——談如何更早更快適應大學生活;(2)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談人生觀;(3)口才、膽量、溝通技巧與能力的培養——談當今人才培養的幾個方面;(4)高效做事、低調做人——談為人處世與作為;(5)多看、多聽、多思考——談處處留心皆學問;(6)也談田忌賽馬——重新審視自己;(7)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談大學生應該明確的道理;(8)感人心者莫關乎情——談班團干部如何開展好工作;(9)團隊意識與班集體榮譽——談班規的理解執行;(10)我在,我在聽,我在用心聽——談如何提升理解執行力;(1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談回報和付出是成正比的;(12)全力以赴搞好期末復習——談大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通過班會與團隊活動的宣傳,在全班同學特別是班團干部同學在工作、學習和做人方面有很大的影響,班級有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凝聚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思想方面,第一學期我班有30人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其中9人被選為入黨積極分子并以好的成績順利結業,2人被定為組織培養對象。
學習方面,有26位同學參加了北京郵電大學本科的遠程教育,二十多人參加了普通話報名,五十多人參加了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學習和考試。大多數學生明白了學習真的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今后的工作和前途,應學以致用。
生活方面,所有的學生都很快學會了管理好自己。在流感流行階段和天氣突變的情況下,我深入宿舍和班級了解情況并采取積極措施給學生以提醒,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切和愛護。
娛樂方面,由團支部帶頭開展相關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如考慮到本班不少學生喜歡籃球、足球,在本班級之間以及跟兄弟班級等進行球賽和其他友誼活動。
綜合能力方面,不少學生積極報名加入院系學生會、團委組織,有的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充分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我則在思想上給他們以指導,告訴他們如何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和與人交往的處世之道。要他們明白不是牧羊犬而是領頭羊。不只是用大家賦予的權力去管人,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帶動、去感染別人,真正起到帶頭模范作用。同時,考慮到工作的前瞻性,要求干部學生每月提交一個與職務相應的活動計劃,以期鍛煉能力。
在入校之初,班上有不少學生普遍感到,大學的學習和高中截然不同,他們沒了壓力,沒了高中老師那種什么事情都管的約束,感覺好像自由了,有了放松自己的意念,甚至是行為。我一方面讓他們學習學校的學生守則,另一方面制訂本班的班規,并就當時在學生中出現的違紀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讓同學們明確本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采用罰款的處罰方式,而是采用更為嚴厲和重要的行為分(操行分)方式來約束他們。為達到效果,讓學生明確輔導員每次講話都要記錄要點(日后檢查),并明確理解執行力的重要性。為保證功效,有時候也會不厭其煩地重復同一件事情。為避免學生嫌煩,采取打比方的方式問鄉下熏的臘肉為什么比城里熏的臘肉好吃的原因以此來告訴他們:老師平時點點滴滴的教誨猶如鄉下熏臘肉的方法(熏陶的含義),日久會見功效。通過教誨,學生明白了其中的深刻含義并體會到了輔導員的良苦用心。絕大部分學生意識到了在大學里是要靠自己主動和努力而不是被趕著跑,于是能夠主動轉變觀念,加強自己在學習方面的認真自覺性,在生活方面的獨立性、在工作中不斷嘗試開拓和進步。在我的建議下,每期期末放假前,全班學生都認真總結自己一學期來的情況。發現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思考下學期的打算。
三 進行個別談話,從個體到全局準確把脈
當然,一個班集體不可能沒有落后生和思想有波動的學生。作為“90后”大學生,他們有自己的特點。有些人喜歡沉湎于游戲、有些人喜歡迷戀網絡、有些人喜歡白天睡覺等。如何準確地把握就成為了輔導員的工作重點和難點。把握準確,成就學生本人;把握不準,事倍功半。為此,我一方面要求他們進行階段的小結、期末總結。從小結和總結中發現問題所在,再根據情況進行面對面的交談。談愛好、愿望,包括他們對過去的回憶,現在的想法、做法,將來的美好計劃。實踐證明了輔導員對班上每一位同學的信息掌握得越多就越容易開展思想工作,收到的效果就越好,工作也就越順利!例如,在全班57人中,第一學期進行個別談話總共46人,共計48人次。談話的學生中,班團干部15人中達到了13人(班團干部談話這里不包括純粹工作上的談話)。談話之后,普通學生進步顯著的28人,有所進步的2人,進步不明顯的僅(稍微有好轉)1人。班級工作早已步入了正規化的軌道。
截止到畢業最后一學期,我班已取得“院級優秀團支部”、“先進班集體”、“省直先進基層團組織”等多項榮譽,本人也被評為“院級優秀輔導員”。
總而言之,“90后”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有明顯的社會性、探索性、創造性、封閉性和獨立性。能否正確引導是我們每一位輔導員應該認真思考并認真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愛心”是處理好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關鍵[EB/OL].
http://vip.luaninfo.com/f/02/info/?id=6714
[2]90后大學生的特點及其管理[EB/OL].http://www.cxch-inese.com/ReadNews.asp?rid=3100
[3]從心靈對話日記談起[EB/OL].http://images.cersp.com/
article/3004/130000/130200/130225/90002632/100/300522/20070826/1686465.html
[4]師愛是學生思想轉變的外動力[EB/OL].http://hi.baidu.
com/ylxhongkelizhx/blog/item/6bcad61807d5af0234fa4196.html
[5]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透視[EB/OL].http://subject.
xa-com.edu.cn/oosa/work/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8
[6]汪元宏、吳貴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