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藥學概論課程是藥學類的啟蒙課程,其內容涉及面廣。通過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手段,將學生自主學習、網絡平臺和教師面授相結合,實現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的最終教學目標。
【關鍵詞】藥學概論 自主學習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017-02
藥學概論課程在藥學類本科專業中,通常作為啟蒙和學習向導,是藥學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藥學專業課。課程目的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藥學其他專業課開始之前就受到藥學的啟蒙,概要地了解藥學各學科的歷史沿革、學科范疇、基本概念、研究領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與藥學的發展前沿和尚未解決的問題。該課程是我校重點建設課程(自主學習)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Henri Holec提出了“自主學習”這一概念,他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其后,Littlewood將自主學習分為兩類:后攝性和前攝性自主學習。前者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自主學習,而后者指的是學習者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前提下進行的自主學習。他還認為后攝性自主學習更適用于東方的學生。Littlewood的這一理論為教師介入指導自主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我國現有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并不理想。原因多為大學生自控能力弱、學習能力不強。因此,我們的自主學習采用了后攝性的方式。
一 改革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聽課往往處于被動狀態或自身的習慣性使然。在學生進入大學之前,都處于填鴨式的被動教學壓力之下,由此也養成了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的習慣。同時在一堂課的有限時間內,教師提供的知識量不夠。面對眾多學生,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獨立的學習能力是當今教育的緊迫任務。在傳統模式基礎上,我們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將藥學概論這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為自主學習模式,進行初步嘗試。我們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面授減少至3次,即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其余學時均為學生自主學習。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我們根據教材編寫了《藥學概論學習補充資料》。在每一章除了補充一些案例外,課程組教師還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思考題,有基礎知識的,有分析學科行業發展新思路、新技術的,有通過新聞事件反映事物本質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自主學習進度安排表,定期完成規定章節的學習后,從《藥學概論學習補充資料》提供的每章思考題中自由選取,完成題目要求。可借助圖書、網絡等介質,完成簡答,或書寫調研分析報告。然后教師批改,根據完成情況,給予平時成績。通過這一方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學生作業雷同的狀況,調動了學生做作業的主動性,同時也給予了學生做作業的自由度。這種通過自由選取題目完成的作業,反映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真實情況,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個人偏好。在學生自身喜好的調動下,作業往往會精彩很多。因此,自主學習模式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二 建立網絡平臺,重視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能力是在外部刺激和內在動機的共同作用下逐漸形成和提高的。因此,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外部的刺激手段和條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共享,加快信息更新。借助網絡教學,大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網絡平臺的建設,包括了本門課程的內容建設、網上作業、網上答疑、公告信息和藥學各學科的相關鏈接。整個教學內容按照教程章節排序,提供多媒體幻燈片和課后思考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網絡平臺,將藥學概論的基本概念和各學科的特點、發展現狀通過形象的網絡課件呈現給學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課后的思考題,則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的藥學基本知識解決問題,通過網絡搜索信息,最后書寫報告,達到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對專業的熱愛。這大大改變了以往學生只注重考試,忽視學習過程的觀念。網絡建設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下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環節。
三 結合傳統面授,答疑解惑
通過網絡平臺的教與學,學生實現了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模式。只要符合進度計劃的安排,他們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這方面得到很好的體現。但只有網絡,會使本門課程顯得缺乏人情味,教師無法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專業觀。通過課程實踐,最后證明,面授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印證了Littlewood提出的后攝性自主學習模式是適用我國的學生的。
傳統的面授時間跨度較大,從學期初到學期末教師全程與學生面對面。而新模式下,面授縮減為3次。教師要在學期初提前準備好所有教學資料,設計好自學進程表。在學期初的第一次面授時,教師簡要介紹本門課程的情況,以及學習進度安排和學習目標。向學生強調這是一門自主學習課程,
* 基金項目:紹興文理學院重點建設課程(編號:04070139)
學生可以根據自學進程表全程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自由選取作業。在課程的學期中期,教師會集中學生進行第二次面授,針對半個學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情況,總體點評。同時對一些有很大爭議或會影響學生思維和觀念的課后思考題,集中討論講解,以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正確的學科概念,當然還有本學科的良知。對于進度落后的學生,教師要進行督促,必要時還要談心,解決其遇到的具體困難。在學期末期,教師將對學生最后一次面授。此次面授,主要工作是梳理教材內容,并做總結。
通過本課程的建設,轉變思路、更新觀念,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自主學習環境,提供了書本、網絡等媒體途徑,創造了一種活潑又放縱,嚴格又不呆板的教與學的模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的是教學任務的組織者、協調者,通過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評價學生成績,最終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創造力。對于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的最終教學目標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
[3]〔美〕萊斯利·P.斯特弗等編.教育中的建構主義(高文、徐斌燕、程可拉等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科學教育版),2001(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