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建立學生心理素質評價體系,采用模糊評價法對中外合作辦學部分專業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了分析,為對外合作辦學學生的管理和心理干預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心理素質 隸屬度 模糊評價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020-02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較新的辦學模式已越來越引起高校的重視,相關研究也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就其學生群體而言,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具有貧富差距較大、周邊環境復雜、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壓力較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關注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問題,運用合理的方法對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分析和評價,能夠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及時發現和疏導、提升學生管理效率提供支持,是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促進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培養學貫中西的國際型人才的現實需要。
一 對外合作辦學學生心理素質的評價體系
為了更好地了解對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素質,本研究選取了許昌學院國際教育學院2011級和2012級3個專業的257名學生作為樣本(記為YB1-YB257,其中男生139人,女生118人),在參考文獻[1~4]的基礎上,選取以下9個一級指標建立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評價體系:(1)興趣;(2)情感;(3)動機;(4)意志;(5)自我意識;(6)人際關系;(7)社會適應;(8)競爭;(9)開拓創新。其中每個指標又包含4~5個二級指標。基于上述指標,采用教育部于2004年研制完成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評定量表”,對學生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
二 心理素質的模糊評價
1.模糊評價原理
(1)確定因素集,即評價體系集合,記為U=(uij)m×n,評價對象m個,評價指標n個;(2)確定評判集V=(v1,v2,…,vp),可以用優、良、中、差或具體數值體現;(3)確定各指標的權重ρ=(a1,a2,…,an),其中ai表示第i個
指標的權重,且 ;(4)確定隸屬度矩陣:Ri=(rjk)n×p,
rjk表示因素uij對于等級vk的隸屬度;(5)確定綜合評判矩陣:B(i)=ρ·Ri。
2.計算結果
根據模糊評價原理給出的算法,評價體系集合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指標,評判集為{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取值分別為各指標的最大值、第三四分位數、中值、第一四分位數,各項指標權重相同,之后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消除量綱之后,分別計算各個樣本對評判集的隸屬度,例如:
再計算出各個樣本的各指標與評判集的隸屬度結果(見下表):三 結果分析
根據上表的聚類結果,將257個樣本分為四類:第一類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學習做事目的動機明確,主動性強,能夠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善于與人交往,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第二類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清晰,具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善于與人交往,但克服困難的意志不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但創新實踐能力不足。第三類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清晰,生活目標不明確,學習做事主動性不強,能夠正常與人交往,但沒有主見,容易受他人觀點和情緒的影響。第四類學生敏感、偏執,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比較片面,對各種活動缺乏興趣,經常獨來獨往,遇事緊張焦慮,耐挫力差,缺少安全感和歸屬感。
整體評價:在參與分析的257名學生中,22.5%的學生屬于第一類,67.3%的學生屬于第二類和第三類,10.2%的學生屬于第四類。
對于第一類學生要進一步進行鼓勵,引導他們樹立更大的目標,做出更多的成績,成為廣大學生學習的榜樣,但要預防他們驕傲自滿,要注重他們良好品德的養成。對這一群體中的異常表現,如成績突然下降、情緒低落、行為反常尤其要加以重視,因為一個優秀的人的異常表現背后往往隱藏
*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編號:2012-FDY-126)、河南省社科聯基金項目(編號:SKL-2013-2187)、許昌學院科研項目(編號:2013029)的共同研究成果
著較大的危機。
對于第二類學生要多提供鍛煉的機會,在他們遇到困難停滯不前時給以鼓勵和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于第三類學生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確定奮斗目標,利用學生易受他人影響的特點組織“一幫一”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各項能力。但要注意切斷他們不好的影響源,以防他們被有不良居心的人利用。
第四類學生應該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要通過談心、家訪、與同學交流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找到學生不健康行為背后的原因,再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要組織學生干部、黨員對這些學生的日常行為多加關注,及時發現、阻止一些異常行為的發生。必要時,要及時與專業心理輔導和治療部門聯系,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
總之,不論對哪一類學生,作為教育工作部門,我們都應該建立一定的危機預警機制,對學生中的異常現象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疏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愛心和耐心,以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以鼓勵為原則,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人、成才。
由于大學生心理素質評價是一個較復雜的課題,選取不同的指標,選用不同的評價模型對結果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在這里作出的評價結果,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樊富珉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盧愛新等.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趙麗琴等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劉曉玲.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以河北聯合大學為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5):51~56
[5]石祥.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構建初探[J].江蘇高教,2013(1):142~144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