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醫學檢驗學科的不斷發展,對醫學檢驗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高職檢驗專業學生自主性學習現狀及理想教學模式的需求進行調查后發現,在高職檢驗專業學生中開展自主性學習實踐顯得十分必要,應積極探索學生自主性學習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 檢驗專業 自主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061-02
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習者主動、有主見地學習,它是相對于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而言的。自主性學習實際上就是學習者能認識自己的知識、能力等缺陷,根據學習能力、學習動機等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學習知識、技能和能力等的行為。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課題。自主性學習能克服傳統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弊端,因而,在高職院校正常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自主性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使其成為會學習的人,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通過調查我校檢驗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具體需求,為今后進一步開展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提供依據。
一 對象及方法
1.對象
以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09~2011級高職檢驗專業學生以及部分已畢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發放的方式,對我校高職檢驗專業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現狀及理想教學模式的需求進行了解,根據問卷結果的分析,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本次調查問卷共發出355份,回收問卷347份,其中有效問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6.3%。
2.調查方法
第一,問卷編制。根據我校檢驗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編制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學習狀態、可行性、認同度等內容。
第二,調查方法。發放問卷調查表,由調查對象進行無記名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調查問卷,并進行初步核對、整理。
第三,統計分析。調查數據經過核對后采用SPSS軟件17.0版本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
二 結果
1.對自主性學習的了解度
了解:74.6%;不太清楚:18.4%;不了解:7%。
2.自主性學習對知識掌握的幫助
79.6%的學生認為會有幫助,各年級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3.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預習23.1%,有時預習52.9%,不預習24%。
4.學生喜歡的課程學習方式
有71.9%的學生喜歡老師講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5.課外主動學習專業課程情況
11.4%的學生課外有時間就會學習專業課程,41.2%的學生有需要時才進行專業課程學習,47.4%的學生基本不主動學習,且各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6.自主性學習的可行性
67.5%的學生認為自主性學習在專業課學習以及臨床實踐中是可行的,值得嘗試。
7.自主性學習的認同度
71%的學生認為自主性學習的課堂氣氛會比傳統教學活躍;61.4%的學生認為自主性學習會增進師生間的交流;77.2%的學生認為自主性學習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幫助;75.4%的學生認為使用自主性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習效率;73.7%的學生認為自主性學習對提高學習興趣有幫助。
8.對自主性學習的接受程度
在學生初步了解自主性學習的基礎上,調查學生對自主性學習的接受情況。結果表明:5.8%的學生不愿意進行自主性學習;26.3%的學生態度不明確;67.8%的學生愿意嘗試自主性學習,且各年級之間差異顯著(P<0.01),見表3。
三 討論
目前,大部分學校采取的都是應試教育,醫學院校也不例外。學生的學習多為接受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往往會壓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忽視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起點較低,但課程內容卻多且較復雜,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往往是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和進取的精神不足,并且學習方法缺乏科學性。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自主性學習是有所了解和認同的,并對自主性學習有濃厚的興趣。67.8%的學生愿意嘗試自主性學習,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經歷了見習、實習工作后,更能體會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大部分學生喜歡老師講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學習仍沿用傳統的學習模式;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會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專業課程;課前的預習,不管是高年級學生還是低年級學生都做得不太到位,這樣會影響課堂學習效率。因此,我們需要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來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學內容應從“書本”向“實用”轉變,與臨床相結合,緊跟國內外先進檢驗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法應從注重“教”向強調“學”轉變,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1.任務引領、問題導向,引導有效預習
傳統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講授是教學的重點和中心。自主性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根據學習任務,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任務、問題成為課堂討論的基礎。通常,教師是在課前將書面形式的問題交給學生閱讀,讓學生收集資料進行預習,然后再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這樣為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了學生的認知習慣。
2.情境案例、活動設計,培養學習能力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是通過聽教師講授,被動地接受知識。盡管也有學生能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提出問題,但學生更需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案例,學生扮演著積極參與者的角色。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活動設計,學生積極發言,講出自己的思考和結論,并與他人辯論,交流心得。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動者,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本本”、“教條”,而是活的知識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3.能力本位、理論應用,注重操作技能
醫學教學內容抽象,理論知識結合臨床應用是必須的。因此,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都是實踐課時多于理論課時,各門課程通過活動設計,將課堂教學搬到實訓室,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為一體,讓學生能體驗真實臨床的檢驗環境。創設學習情境,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的工學結合教學實踐模式,讓學生掌握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為社會培養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強、能適應未來醫學科學發展的醫學檢驗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
4.以生為本、注重個性,提高學習興趣
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上就必須以學生為本,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必然會推動教學變革的進程。自主性學習中的以生為本、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精神,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使每個學生個性都得到最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祥發.自主性學習的特征及其方式[J].云南電大學報,2004(1):46~51
[2]張曉惠、劉靜.高職學生學習自主性現狀分析與培養建議——以蘇州市職業大學外國語與國際交流系為例[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104~106
[3]孫靜、高薇.自主性學習法在高職臨床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18):1685~1686
[4]熊莉華、朱立群、趙玲等.如何有效促進醫學生進行自住性學習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652~653
[5]李慧強、邸寶華、王逸濱等.免疫學教學中自主性學習模式的實踐[J].檢驗醫學教育,2006(3):15~16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