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益的角度,分析了當前高職專業教育中課外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結合化工專業的教學實踐,探討了課外教育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并從課程設置、教學設計、課外活動平臺搭建等方面,研究了相關教學方案的設計。
【關鍵詞】化工技術 課外教育 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067-02
課外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途徑,已引起足夠重視。目前進行的相關研究和討論主要集中在如何整合課內與課外的教育資源,如何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怎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觀念等。在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及綜合素質備受重視的今天,這些研究探索是大有裨益的。
一 高職院校課外教育活動的現狀
同課內教育相比,課外教育在選定教學內容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在實施時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從專業能力培養的角度來看,現在高職院校的課外教育仍普遍存在著薄弱環節。
1.課外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對接性不強
課外教育以共性能力或素質為目標的“廣譜式”活動占了大多數。“大而全”的課外教育框架結構與專業教師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與專業能力培養的對接程度明顯偏低,造成了培養目標的偏離和高職特色的淡化。主要表現為:專業教師參與課外教育活動較少;學生參與課外教育活動的專業目的性亟需引導;專業教育資源在課外活動中的科學開發重視不夠。
2.研究成果在實踐操作中的成本較高、可行性較低
課外教育的研究往往忽視了簡單易行而富有成效的微觀、細節方面的考量,普遍從宏觀角度出發,動輒需要同時調用學校、社會、師生等各方面資源,因為涉及面較大而導致實現的代價較高,操作性不強。
3.寬松、自主的課外活動形式被嚴密、嚴格的行政化組織方式所“綁架”
課外教育本應從對學生的引導、指導、熏陶和潛移默化入手,注重學生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但是一些缺乏彈性的條條框框,讓學生望而卻步,對課外活動產生了抵觸和逆反心理,使得課外教育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二 課外教育對于高職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名化工專業的教師,下面我從高職專業教育的角度談談如何利用課外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質量和效率。
化工專業重視的是工藝、技術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要求學生畢業后能從事專業性的技術工作,能解決本專業范圍內的具體問題。需要培養學生實現兩個方面的角色過渡:一方面,從一名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向一名化工技術人員過渡;另一方面,從涉世未深的學生逐漸向自立、自強、自我評價和約束能力較強的實踐工作者過渡。這兩個過渡也就是要求學生既要學好專業,又要學會自我管控。
1.科學管理課外時間,是學生適應高職專業培訓模式的基本要求
高職學生入學時雖然具備了深造學習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但是尚處于自我意識的發展成熟階段。學生進入大學后,既面臨著時間、空間和教育方式的變化,也面對著越來越寬泛的人際接觸和社會影響。一些學生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外時間,甚至出現了方向上的偏差。主要表現有:學習沒有目標,方法不得當,對專業學習缺乏興趣;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失去方向感,價值觀不成熟而產生迷茫心理;進取心不強,自由、散漫、懶惰,沉迷網絡,戀愛而不務學業等。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甚至導致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的形成。院校生活時間雖短,但對一個學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學校里接受知識、能力、習慣的培養,會對學生一生的工作和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2.課內教育向課外時間的延伸和滲透,是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
化工專業與實際生產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課堂內、外的時間都是寶貴的資源。學生至少有一半時間在課外,忽略
或輕視課外時間,也就喪失了一半的教育機會。在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課外活動時間統籌安排,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可以提高授課效率,彌補課堂教育的缺陷,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外時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提高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化工專業是一門以實驗操作為基礎的專業,通過設置科學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學能力,還能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專業眼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從各種媒介搜集、提煉有用信息的能力;鍛煉和強化自我完善專業知識結構以及進行專業知識更新的能力。這些能力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后發展潛力,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跨越,對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發揮高職教育特色優勢具有積極意義。
三 專業教育向課外時間延伸和滲透的方法探討
在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課程設置及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要從課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聯系中看待課外時間在高職專業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從對學生認知心理的準確把握中發揮課外資源的獨特優勢,及時進行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更新。
1.做好專業課程的頂層設計,實現課內與課外的銜接
在制訂專業培養方案時,不僅要有完整的課內專業教育體系,還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系統的課外專業教育體系,實現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一致、在內容與形式上的互補、在體系上的相互支撐。
第一,從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維度對專業目標進行橫向分解。形成可操作性的細化培養標準,分析與梳理每條標準的實現途徑,提取出需要通過或輔以課外教育實現的相關標準,以此為基礎進行課外教育體系的設計。
第二,按照不同年級的教育重心進行縱向區分。如低年級是適應性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高年級進行素質提升和成才目標定位教育,畢業班開展就業創業和職前教育等。
第三,優化課外活動內容,確保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開展主線清晰、階段目標明確、內容與布局合理的課外專業教育活動,吸引學生自覺參與。
如對于化工產品分析能力的培訓,將原理性、安全性及設備要求較高的實驗,進行課內重點講解,并且讓學生課外進行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小實驗,如對脫氧劑、干燥劑和保鮮劑的成分分析,對附近化工廠排污水的檢測等。教師課內只對實驗選材和步驟進行簡單提示,由學生自己就地選材,并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搜集相關資料,鍛煉其獨立分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做好課堂教育的教學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通過科學的課內教學設計,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學生自主、自覺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專業學習。
第一,引導學生自覺樹立專業目標。有了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方向感,能自己衡量知識的掌握程度。目標可以依據不同標準進行劃分,如總體性與階段性目標,理論性與操作性目標,章節性目標或某個知識點、知識鏈方面的目標等,不同的分類方法有助于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檢驗。
第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通過對授課內容和方式進行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被調動起來,課內教育才有可能延伸、滲透到課外時間。如授課時故意“賣關子”、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在課后對知識進行“反芻”和反思,或鼓勵其利用課外時間去尋求答案等,可以產生“余音繞梁”的教學效果,使有限的課堂時間發揮更大的作用。如地溝油的有害性、酒的塑化劑等有關內容,可以激發學生較強的自我探究興趣。
第三,精心選擇預習、復習、課后練習的內容。布置給學生的課外任務,知識線索要清晰、難易程度要適當、督促檢查要及時。可利用化工技術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的特點,以貼近實踐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從專業角度去認識、理解、解釋各種實際現象和問題的能力。如讓學生課外尋找家庭釀醋失敗的原因,以此入手講解乙醇的制備和應用。
3.搭建專業的課外平臺
發揮專業教師的指導作用,搭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專業教育平臺,緊貼專業培養的目標要求,尊重學生在課外專業教育中的個人意愿,確保學生課外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得到鼓勵,困難與問題能得到及時幫助。
第一,由學生自由搭建。在學生中結成專業興趣活動小組、專業學習幫扶對子、知識辯論活動、職業認證應試小組等,可由專業教師牽線搭橋建立,并定期進行指導幫助。
第二,由教師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如專業教師主持組織的專業知識講座、科普展、QQ交流群、人才事跡報告等等。以新穎的主題吸引學生,而不是對學生做強制要求。
第三,院系組織活動平臺。如校園文化長廊、專業主題展覽、見習參觀、專業技能大賽、學科競賽等。
通過各種校內、社會資源及現代科技手段,在學生中、師生間,以及班級、院系層面建立專業特色突出、參與方法靈活、形式輕松多樣、知識性趣味性強的專業活動平臺,充實和豐富學生的課外時間,鍛煉和培養其自學能力、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四 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側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應用性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化工技術與日常的生產、生活聯系緊密,應用廣泛,這些特點決定了課外教育在高職化工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突出地位。有效利用課外時間,對于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胡和平.對高校人才培養中若干關系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1(23)
[3]李毅昂.大學生課外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與職業,2010(35)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