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責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公平對待學生,必須正視差異、正確對待,每個教師應做到是非分明、公正對待、發現優點、真誠對待。
【關鍵詞】教師 公平對待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095-02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疾榻處熗詫W生的成績為標準,所以一些教師的心里就自然把學生分成兩類,即好生與差生。教師對他們的情感和態度也會不自覺地發生改變,并把這種情感與態度擴展到學習以外的領域,長期如此,學習好的學生就會覺得自己什么都比別人強,滋生驕傲的情緒;而學習差的學生,由于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態度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什么都做不好,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很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時老師的一句話可能讓學生受益一生,有時也可能由于老師一些不公正的做法會影響學生的性格,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在教育過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一 正視差異,正確對待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眱善唵蔚娜~子都是如此,何況是有血有肉、有著復雜思想感情的學生呢?受生理、心理、學習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肯定會存在個體差異,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都有著不同于別人的思想、個性和行為。這種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齊劃一,思想上會有不同、行為上會有差異、成績上會有高低。有的可能是膽子大,愛表現;有的可能是比較安靜,不愛說話等。因此,教師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看待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同樣深度的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考出好成績。而必須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用一顆赤誠的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才會愛老師,“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從心理上正視學生的這種差異,接受這種差異,發自內心地去愛每一個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成績好的學生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贊許,成績差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
二 是非分明,公正對待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這種情況,當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不好的學生發生矛盾時,該怎樣處理,能否是非分明、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對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很嚴厲的批評教育,有時還會新賬老賬一起算,而對平時表現好的學生,教師總是認為他們自尊心強,平時也很少犯錯誤,就經常輕描淡寫地說幾句算了。但這種簡單處理的后果往往會產生很多問題,首先,這樣做對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是一種歧視,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教師怎么就知道一定是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的錯呢?萬一教師冤枉了這位學生,教師知道會給他的心理帶來多大的傷害嗎?如果學生覺得冤枉、委屈,而老師又不聽他的解釋,就會給他造成逆反心理,他會覺得自己在老師的心里已經定格了,怎么做都沒有用,可能從此以后,都懶得去解釋了,破罐子破摔了。其次,這樣做容易助長平時表現好的學生的自滿情緒,他會有一種優越感,常常表現出做任何事情總是高高在上,這樣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長,學生猶如一棵棵小樹,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小心翼翼地去這些“歪枝”、“斜枝”剪掉,而不是將其攔腰砍斷或連根拔起,也不能一味地放縱寬容,害怕疼而不去修剪它,只有這樣小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因此,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是非分明、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如果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教師首先要讓自己靜下心來,不要讓這件事本身影響了自己的是非判斷,讓學生也都先冷靜一下,想想事情的發生過程,讓他們自省,然后,平心靜氣地聽聽每個人的說法,盡量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把內心的委屈都傾訴出來,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就會弄清事情,這時教師決不能和稀泥,一定要給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因為不但是當事人在看著你,其他的學生也在看著,所以教師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一定要批評教育,但這種批評教育一定要掌握好度,決不能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亂扣帽子,批評教育適可而止。接下來就要耐心地給他們分析事情為什么會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如果再發展下去后果會有多么嚴重。就這件事情而言,如果我們換一種解決方法,事情的結果是不是就會完全不同了?這樣處理完之后,會讓學生內心佩服教師,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只要你能是非分明、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 發現優點,真誠對待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是多方面的,在每個人的智力結構中都具備至少八項智能,只是各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程度和發展程度不同,人類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創造的可能,按照多元化的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智能的強項與弱項,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也就是說沒有一無是處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有的學習好、有的體育好、有的勞動積極、有的組織能力較強等。作為教師,我們要懂得欣賞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與精神世界。及時發現并肯定每個學生的優點,及時表揚,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從而促進每個學生都更加努力地發展自己。千方
百計讓學生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應該多接觸學生、多和他們談心、多了解他們的生活,留心觀察每個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他的道德品質特別好,有禮貌、樂于助人,對班級的工作特別上心,這些可能是一些成績好的學生所不具備的,教師應抓住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在班級里真誠地表揚,這樣會讓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感覺到自己并非一無是處,在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聲中,讓他們逐漸地找到自信。再如,有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在音樂或體育等方面很擅長,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這些長處并給他們創造機會,舉辦這些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成為主角,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并給予及時、真誠的肯定和表揚,讓這些學生在發揮自己特長的時候找到自信。相信,在這一次次的肯定和掌聲中,每個學生都會找到真正的自我,健康地成長、全面地發展。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