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教師應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導航者”,多給他們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創新,關注“弱勢群體”,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教師 學生成長 導航者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02-01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知足常樂”,作為教師,要做到這一點,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可以試著“睜只眼閉只眼”。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人剛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隨著他慢慢長大,白紙上開始有了內容。一張白紙畫上了污點,我們要想辦法擦掉,否則污點多了就成了廢紙,再想讓它變白,就困難了。如果是孩子們隨手畫上的涂鴉,無傷大雅,富有童趣,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保留,這樣的紙少了白紙的單調,反而多了份生動,增添了樂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對世界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年齡越小,就越通過感性來理解事物,越依著自己的欲望來想問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們的思考中慢慢會增加更多的理性成分。我們常說年輕人是容易沖動的,年輕人有激情、有沖勁,他們的世界少了很多成人世界的規矩。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原諒學生無傷大雅的小錯誤。
教師作為教育者應該做好一件事情,就是讓學生每天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教育不是流水線,我們的教育不是要生產出一模一樣的產品,“全面+個性”的育人特色才是我們教育的追求。教師應當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美好、輕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才更具有創造力,這也是現代社會所缺少的一種能力。
千百年來人們推崇“師道尊嚴”,倡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教育,“師”被賦予神圣的光環,成為真理的化身。這對教師是一種無形的枷鎖,也使學生處于受教育、被管束的弱勢地位。多年來倡導的“嚴師出高徒”也讓眾多老師的注意力牢牢地鎖定在“嚴”和“高”上,以“嚴”為手段以期培養出“高徒”。如今,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號召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在教育中的地位。都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其實教師不應該是“園丁”。園丁的職責是什么?除了澆水、施肥,還做了最不該做的,那就是按自己的美學觀來修枝剪葉。教師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但沒有必要按照個人的審美標準給學生“修枝”、“造型”,培育出千篇一律的品種,限制學生的創造性。人都有可能犯錯,學生犯錯也不用過于緊張,要區別這錯是原則性的還是非原則性的,非原則性的錯誤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正?,F象。比如,有些男生上課愛插嘴,老師講解的內容他只要覺得自己會一點就馬上發表他的觀點,這樣的學生其實知識面相對較廣,反應敏捷,所以只要不跑題,不大聲喧嘩影響課堂秩序,筆者通常都會鼓勵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必要的引導,讓他們了解更多正確的知識。我們要相信人無全才,但人人可成才。我們應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的發展,否則,最終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人才恰恰是高分低能的“蠢材”。斯賓塞指出:“記住你管教的應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的人?!币虼耍覀儾皇且獙W生成為言聽計從的奴隸。
作為教師要經常能發現學生的優點。在學習、生活中對學生要縮小缺點、放大優點,要給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要隨時控制自己的情緒,要與學生做朋友。但是我們都知道距離產生美,所以,與學生保持適當距離還是有必要的。對于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到底。例如,學生上課玩手機、不完成作業等。當然現在的學生個性較強,比較難管理,這時候簡單粗暴的懲罰往往是不奏效的,甚至會得不償失?!皯徒洹币鶕W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而異。如對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宜采用溫和式的懲戒;對脾氣暴躁、自我意識差的學生宜采用嚴厲式的懲戒;對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強的學生,宜采用談心式的懲戒。要講究策略,讓學生能體會到教育者的良苦用心,能較平和地接受??突J為:在責備他人之前,先就其優秀之處,不吝褒獎,才能奏效;要想道出別人的缺失,旁敲側擊的暗示比直陳其過的表白顯然略勝一籌;如果你也有責任,顯然應該先反求諸己,次苛責他人,這樣收到的效果遠遠比一味地責怪強上百倍。我帶的班有兩位同桌女生,晚自習經常一起看課外書,一次考前復習課上,其中一位女生復習得很認真,而另一位女生仍未進入復習狀態。于是筆者抓住機會,委婉地對其進行了教育:“你們平時很要好,做事情都比較同步,包括看小說??墒悄憧此搶W習時一點沒落下,你這樣豈不是落后于她了?”該女生聽完,看了看同桌,便趕忙拿出課本開始復習。這時若惡語批評,也許只能對老師產生反感,筆者給她留了面子,她反而進行了主動反省。
作為教師,有時候還要關注那些“弱勢群體”(單親孩子、學困生)。多給他們表達的機會,多等待他們,讓他們某個方面的弱勢轉化成其他方面的強勢。更不要吝嗇自己的笑容和表揚,老師的笑容讓學生感覺到輕松和愉悅,老師的表揚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滿足。我們的一個表揚會讓學生覺得他在老師心中“有地位”,得到了老師的重視,由此產生的作用不容小覷。
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具有健康與快樂的主觀感受、智慧與成功的心理體驗、主動與創造的美好追求,體現自身的價值,感受幸福的生活。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