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既具有廣泛的學科知識內容,又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本文從德育與教材相結合、德育與時政相結合和德育與教學方法相結合三方面簡要分析了如何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德育工作 政治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18-02
思想政治不僅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的課程,還是一門提高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提高其參與當代社會生活能力的課程,更是一門培養學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素質的綜合性課程。因此,相對于其他學科課程而言,思想政治課既具有廣泛的學科知識內容,又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這就要求政治老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不僅向學生傳授本學科的理論知識,也要開展相應的德育工作。通常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途徑,接受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教育,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并做到個人的自覺履行。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呢?筆者認為,下列“三項結合”將有助于政治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情感的同步激發,并在課后也能自覺地進行道德實踐。
一 德育與教材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的新教材,相較于傳統教材在思想性、趣味性方面都有極大的提高。其中,有的教材本身就涉及德育內容。如政治教材必修一《經濟生活》中的多樣的消費、企業與勞動者、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就涉及當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消費觀、就業觀、營銷觀等價值觀念,是較為明顯的德育教材。
而作為政治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充分挖掘這些教材,結合學生平時的實踐活動和心理狀態,適當地擬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能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體會到不同的價值觀念,并且折射出不同的行為和心理表現,最終能明確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必要性。
同時,設計與教材相符的提問和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中獲得正確金錢觀、理性消費觀、誠信經營觀等道德品質教育,使學生能認同和樹立相應的價值觀念,并在行動上指導自己。
還有部分教材的德育功能并不明顯,則需要政治教師憑借自身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和一定的教學經驗的概括總結,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才能實現。如在學生學習政治教材必修二中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課題時,老師就需結合教材引導學生,一方面掌握我國實行的現行國體、政體和各項制度是什么,另一方面了解實行現行國體、政體和各項制度的原因,體會我國各項建設與發展的不易,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其理解并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各項制度的實施。
所以,要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政治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就要充分剖析教材,將其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抽出來,與現實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授課過程中則需采取提高學生思考和參與積極性的各類教學活動,運用準備好的德育素材,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樣才能強化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二 德育與時政相結合
政治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與時代、與社會、與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緊密相連。而當代的高中生,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他們正處在求知欲與好奇心旺盛的時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政信息并且有自己的獨特思想和見解。因此,政治教師應具有較強的時政敏感性,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引入時政熱點,穿插對時政的研究性學習,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社會問題,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同時還能較為及時、明顯地發現學生的不同品質觀念,從而便于教師做正確的德育引導,避免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
例如,結合習近平主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批示,可對學生進行“節儉”、“愛國”等道德品質的教育。
結合四川雅安發生地震災害后黨和國家的各項舉措,讓學生了解堅持黨的領導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從而讓學生了解并支持國家的政策,樹立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意識。
結合“釣魚島事件”,引導學生認清形勢、辨明是非,用包容的態度,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用冷靜的思考和理智的行動來表達愛國之情,擔當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或者在授課過程中運用當地報紙雜志中有關貪污腐敗等的新聞報道,對學生進行反腐倡廉的道德教育,使他們形成廉潔自律的道德品質。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時政素材,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進行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樣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三 德育與教學方法相結合
要想讓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延續到課后,就必須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都很強的教學方法與德育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德育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然而,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要想選擇出與德育工作結合起來較恰當的方法,就得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所教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教師自身的素質與教學能力,以
及學校的設備條件等具體情況而定。
本人比較偏愛用實物展示法、例證法和情境模擬法等。如在講授政治必修一“商品服務市場”一課時,我準備了幾個不同品牌餅干的包裝盒,請幾位愛吃零食的學生用吸管進行投票,自己想買哪種餅干就把吸管放進相應的包裝盒里;然后假設其中某一種餅干質量有了問題,請學生再次投票。不少學生反映,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所授的課程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僅了解了消費者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應采取的維權途徑,還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了解到想要贏得市場、獲得利潤應誠信經營,更應重視樹立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
而在講授“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一課時,我安排了幾位有特長的學生穿著我國傳統服飾“漢服”,進行四塊舞、古琴、茶道等的表演。學生們也表示,在老師的講解和引導下,可以從這些表演中獲得道德上的一定感悟,認識到身為國人不應崇洋媚外而應去粗取精,更要尊重、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歷史文化,從中學習優秀的道德品質,誠實守信、平等待人、公平對事,才能在整個社會立于不敗之地。
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是教師教學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這也是能提高本學科德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政治教師應加強對各種教學方法的掌握和駕馭,使之滿足課堂教學與德育的要求。
無論如何,只有當道德準則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或親身體驗過,變成學生自身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所以,讓我們所有的思想政治課教師一起努力、積極地應對,把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德育工作有效結合,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