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首先要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其次,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再次,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鼓勵先進,堅持閱讀。
【關鍵詞】閱讀氛圍 課外閱讀 指導方法 興趣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36-01
課外閱讀是延伸課堂教學、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審美情趣、構建多樣化思維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加強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指導呢?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1)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在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情況家長調查的基礎上,召開家長會,取得家長的幫助,保證課外讀物有來源、課外閱讀有監督。有條件的家庭,提倡親子閱讀,這對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2)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室內張貼讀書名言,布置班級讀書角,同學之間可交換閱讀書籍,提高讀物利用率,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3)教師以身垂范,與學生共讀。學生與教師共同閱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便于教師進行及時引導。
2.激發興趣
為了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我采取了以下做法:(1)利用課堂教學滲透課外知識。教學時我會有意識地進行課內知識延伸,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介紹有關讀物,讓學生自己去補充,激發其自主閱讀的積極性。(2)聽故事激趣。借助聽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但卻喜歡聽故事。針對此,可多給學生講書籍里的故事,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學生從書中尋找知識的欲望。(3)開展讀書筆記評比、精彩詩篇朗誦會,以及利用影視作品開展影視主題活動等都可有效地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二 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小學生在閱讀時要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舍,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就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1)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根據這一特點,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兒童讀物,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符合小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又能從故事中懂得一些道理,從而激發他們的文化向往。(2)給小學生推薦一些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如《哈利·波特》、《魔法學校》等。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課外讀物也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寶貴資源。對這種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閱讀,使其真正產生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三 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的指導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我們應注重教會學生根據個人的不同閱讀習慣、閱讀目的和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以便靈活使用。我會指導學生逐步掌握以下幾種閱讀方法。
1.選讀法
其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性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我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資料,看看戰爭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災難,深入體會“這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增強對課文的理解。
2.精讀法
即抓住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精心閱讀,仔細品味,從作者的篇章結構、思想情感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技巧等。如在學習《唯一的聽眾》一文時,我注意讓學生通過“我”在得到老人鼓勵前后的心理活動和環境變化,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體會課文的中心意思。學生掌握方法后,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作文中。
3.速讀法
即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品讀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已了解了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細細品讀文章中的精彩之處,透徹理解作者的思想,從中取其精華。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四 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有很多,如讀書用眼的習慣、訓練閱讀時用腦的習慣、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困難,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總之,課外閱讀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地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
參考文獻
[1]陳紅燕.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J].學周刊,2011(1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