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自主學習對于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的各種潛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開放型的思維品格和知識結構、優異的智慧情操和審美能力等現代人的素質,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是落實主體教育思想的要求,更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課改實驗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44-02
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教育的對象是人,因此,教學不應該是簡單的就本論本,教學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而課改實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自初一入學以來,筆者在教學上嘗試課程改革,提倡“指導—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學的潛能。
課改實驗是一項面向自主發展的人的教學改革。作為新事物,它將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下面,筆者主要從幾個方面介紹其中的做法。
一 通過小組合作,開發場內資源
開學伊始,本人便著手對班級中的學生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結合學生實際,將全班同學劃分成12個學習小組。實施一段時間后,發現一方面,這些小組中的組員關系不協調,小組合作形同虛設,未能真正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各自情況不同,致使小組的活動開展不均衡,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又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特別是成績處于中間段的學生。因此,我結合以上情況,征求學生意見,采用“一幫一”或“一帶二”的形式,通過抓中間、促兩頭的形式,重新劃分學習小組。首先是小組中人員的選定,不是全班性。在選定前的較長時間內,經常向學生介紹學習小組的重要性,使學生有一種一旦被選上成為組長或組員便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做法是:(1)兩種學生不列入學習小組,分別是:班級中的尖子生;個別特差生,他們由老師指導。(2)學習小組的組長不一定是最好的,如80分數段的學生成為組長,而組員可為50~60分數段,這樣他們也有共同語言。(3)尖子生和組長之間應有一種互幫互助的精神。無須給以具體的任務,應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如此調整后,學習小組更濃縮、目的更明確、責任更具體。因人而教、因人而幫,互相促進,班級中出現你爭我趕,攜手同行的良性競爭,而我在教學中則注意隨時把握班級的學習動態,更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因此有了大幅提高。
二 注意學習習慣的養成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他還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自動化一樣,一輩子受用不盡。”多年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不管是傳統的教學,還是課改實驗,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就一定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抓住初一新生剛入學這一有利時機,從各個方面抓好習慣養成,如作業書寫要求規范,養成認真訂正的好習慣;全班性的作業,由學生自行布置,自行批改(前提是班上的組長,尖子生已經充分的討論交流過后),教師在其中進行指導,典型題目、重難點,采取集體講評與個人面批相結合;還要求每個學生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錯題庫”,把卷面上或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誤或薄弱知識,記在筆記本上、帶在身上,便于隨時翻閱,反復比較地學習。
三 分層教學的實施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題,加強課堂練習,以達到掌握教學目標的目的。我把練習分為三類:A類:課本練習題,適應基礎差的學生;B類:課本A組題,適應中等的學生;C類:補充練習適應于優生。通過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可主動達標。練習的方式是板演與作業相結合。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嘗試,這種啟發式“目標+自學”的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1)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可收集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提出糾正方案,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目標的差距越來越小。(2)通過課外自學和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探索,使初中生不會感到獨立學習的困難。(3)能較多地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尋找正確與錯誤的根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解決問題的策略。(4)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和形成。實施一年以來,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能學、會學。
四 走出題海,注重變式訓練
從應試教育過渡到素質教育的教學是堅持不搞任何形式的加班加點,不搞題海戰術,而是精講教材、精選題目進行變式練習,如《代數》第一冊《整式的加減》這一節中的例2,求3x2-6x+5與4x2+7x-6的和。講完例2后,要求學生進行變式,一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馬上提出把原題的和改為差,即變式1:求3x2-6x+5與4x2+7x-6的差。其他同學接著又提出變式2:一個多項式與3x2-6x+5的和是4x2+7x-6,求這個多項式。變式3:一個多項式減去4x2+7x-6得3x2-6x+5,求這個多項式。這時,老師則進一步提出變式4:已知:A=3x2-6x+5,B=4x2+7x-6,求:(1)3A+2B;(2)3B-2A;(3)若C-A=2B,求C。這樣就把問題引向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節課學生學
習熱情都很高,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變式訓練,避免了死記硬背,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有助于老師精講、學生多練,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長期的訓練對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品質,提高理解、探索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對今后獨立工作的能力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
五 教給學生復習的方法
讀書有個“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后一階段則體現了小結與復習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把一天所學的知識全部掌握是很困難的,還需要通過課后復習來進一步鞏固,課后復習可以說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后復習時,要做好四件事: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另外,還要做好系統復習。進行系統復習時,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比初次學習時要高得多。學習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使得系統復習的內容雖然還是學過的那些知識,但通過溫故可以有許多新收獲。這種新收獲,集中表現在系統復習可以通過回憶重現,使知識得到鞏固;查漏補缺,使知識完整化;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綜合應用,使知識實用化。尤其是初一學生,這是個薄弱環節,教師應教給學生復習的方法。如讓學生學會在復習時應如何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提高復習的效率。自初一入學以來,我在教學上嘗試教改,提倡“指導—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學的潛能。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同學們在各項考試中均取得了好成績。
六 結束語
以上是我在課程改革中的幾點體會,我覺得課程改革應是一種方向、一種思想,課改實驗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使得課改實驗更具魅力,成為經久不衰的主題,教師只有結合實際,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學生的特點,靈活掌握,適當調整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我深知,這樣的變化源于自信,是自信喚醒學生的進取心,激發他們堅韌不拔的毅力,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力,從而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不竭的動力。
我堅信自主學習是成功的風帆、是成功的靈光。只要對學生所有的優點和長處始終抱著一顆欣賞和贊美之心,并堅信這些優點和長處在未來的歲月里,一定能結出累累果實,那么,學生就會像向日葵那樣,始終向著你的欣賞和贊美的陽光燦爛如霞地綻放,會一直從你欣賞的陽光中汲取能使自己茁壯成長的營養。
參考文獻
[1]王永、余文森、張文質.指導——自主學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龔正行.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