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該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計算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以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 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如果說學生沒有一定的興趣,那么計算教學就顯得枯燥無味,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認真仔細的態度就會有所下降。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通過幾年的實踐教學,我認為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將數學計算融入生活,本來數學計算就是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如果計算離開生活就顯得枯燥乏味。例如在教學小學四年級“小數的加減法”時,創設:如果今天讓你來當家,和家人一起去買一些生活用品,你能解決其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嗎?我們先一起來了解商場里的價格(教師逐一在黑板上貼出一些用品的圖片)。讓學生猜價格:你能根據老師給的提示猜出這幾種電器的價格嗎?你能提一些數學問題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學生審題比以往更認真了,對題目的特點分析比以前仔細了,并能靈活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 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端正學習態度
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和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中,教師要對于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改正,對由于馬虎造成的錯誤,決不能遷就。要讓學生養成“會做的題一定不能錯,出錯了找原因,下次再不能出錯”的思想。在平時的計算當中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好習慣。一看:認真看題,不要把題目都抄錯了。二想:認真審題,計算時,不應拿起筆來就算,必須先弄清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怎樣計算比較快,還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等。三算:認真書寫,不管是作業、練習還是草稿紙上的書寫都要工整、規范、不能潦草,不能連自己都看不清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另外還要精力集中,這樣才能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四查:認真檢查,計算完檢查是否有不對的地方。首先,要檢查數字、符號有沒有抄錯;其次,檢查計算方法是否合理;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后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
三 加強口算訓練,提高計算能力
口算是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的基礎,口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所以我們應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一,要掌握好口算的方法。如整十整百數加、減、乘、除,怎樣轉化成已學過的較簡單運算,在轉化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等?怎樣根據所學運算定律進行口算;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完全和整數一樣嗎?在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總之,教師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第二,有些知識要通過課堂教學的訓練,使學生能脫口而出,并做到準確無誤。只有這樣,計算起來才能正確迅速。如20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假分數、帶分數的互化,求較小的兩個數的(或三個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一些計量單位的進率;1~9各數乘以π(3.14)的值。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要經常改變訓練的形式,適當地開展一些趣味性的、競爭性的、有獎勵措施的訓練。針對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的特點,有意設計安排一些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口算練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如開展靈活多樣的競賽活動,如心算、速算、開火車、奪紅旗、爬階梯、集體賽、個別賽等比賽形式,在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進取心和集體榮譽感,陶冶了情操。
四 在教學中注重估算能力的培養
在估算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估算。其次嘗試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什么時候需要估算,什么時候需要精確計算。如要很快算出所購物品的總價格,來確定我們購物所帶的錢是不是夠時,我們必須運用估算;又如,要知道一個瓶子裝了多少粒豆子,一粒一粒數不現實,我們也必須用估算。再次,我們在教學估算時不能讓學生只是模糊地估計,還必須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估算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地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計算49×487時,可讓學生大概計算積是多少,從而知道積的位數,不至于出現較大的錯誤。
五 重視筆算練習的設計
學生除了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外,還要在練習的形式上多下工夫。
第一,設計練習要有趣味性。教師要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題型出發,避免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練習,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下轉第172頁)
(上接第153頁)
第二,設計練習要有針對性。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的新內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對模仿性的練習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練習時,很多學生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總結經驗,針對學生常錯的或預測學生可能會錯的題,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
第三,設計練習要注重實踐性。提倡練習設計的實踐性,目的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通過實踐使之能被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從而使計算練習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實際價值。
綜上所述,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項既細致又復雜的工作,而它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并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培養和訓練。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是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取得較好的成果,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