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美”與“術”的結合,所謂“美”,即我們所看到的美感,只有學會欣賞,才能意識到“美”;“術”則是技能,能夠表現美的技能,這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只有連在一起時它才承載著一種文化內涵、意識形態。有“美”無“術”或重“美”輕“術”,它必定是殘缺的,傳達出來的肯定是一種畸形、不健全的文化意識形態,不能稱為“美術”,也不能用“美術”這個詞來定義這種畸形的文化意識形態。
【關鍵詞】技能 欣賞 藝術實踐 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59-01
目前,國家并沒有規定義務教育內有美術科目的考試,中考也好,高考也罷,美術離這些都遙不可及,再加上美術課較少,一些初中高中甚至一周僅有一堂課。因此,也就給了美術老師們一些理由,課堂上糊弄了事,拿起教材來隨便講幾句,并不在乎學生們聽沒聽懂、喜不喜歡聽,便草草了事,更不用說實踐表現課了。而我個人在美術教學實踐中,卻有不同的認識。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感官觸覺上體現更多的視覺,光憑文字是難以理解美術某些內隱的東西,還需要掌握住實踐技法,才能完善美術的意義。假如美術能用文字來表達,美術存在的權力就喪失了。因此美術具有很強的直觀性。
一 什么是“術”
當下,多數高中美術課都以“美術鑒賞”為主,雖然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幾大模塊,但多數學校還是以教材為主。在這里,我想說美術教學不能僅拘泥于教材,更要注重藝術實踐。我認為這種實踐便是我所說的“術”。美術是“美”與“術”的結合,我漸漸意識到實踐對于整個教學過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現如今的大多數美術課中,欣賞課占著主要地位。教材“美術鑒賞”更多的側重于理論,對藝術實踐涉及較少,往往使一些教師們對實踐課忽略不提。藝術實踐是“美術”二字中不可缺少的“術”,是掌握藝術技法不可或缺的一個途徑。
二 “術”的意義
“美”讓我們懂得了欣賞,感悟了世界的精彩。而“術”的重要性又表現在哪?通過藝術實踐,我們理解表現藝術的技法,真實體會到線的輕重、粗細、徐疾所產生的韻律和節奏感,體會到“墨分五色”的意義,體會到墨與色的濃、淡、干、濕在宣紙上相互滲化、交融而產生的豐富變化,體會到筆、紙等材料不同的肌理效果,體會到構圖、形體、結構、體積、空間等藝術語言構成畫面的重要性。這些深刻的“體會”,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技藝財富,我們還能更深入地進行美術鑒賞,它與“美”相輔相成,讓我們在藝術的殿堂里盡情暢游。
三 “術”的課堂研究
我們知道了“術”的作用,那么如何將其搬到課堂上,最直觀性教學莫過于通過老師的課堂示范。作為美術教師我們都有深刻體會,與其看到大師的作品,不如看到大師是如何創作的。給學生示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零距離接觸美術,隨著老師嫻熟的技法、激揚的情緒,在老師的筆下誕生了一幅幅優美的作品,更容易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從而調動內在審美情緒,體會美術的魅力。這比純粹上美術的“文化課”,相信更能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同時學生也覺得老師有真本事,佩服老師。
美術,既講知識,也不失技法的傳授,本身技法也是一種文化,不能談技法而色變,作為美術課堂直觀性教學的示范作畫更不能丟。只有全面理解新課程的思想,正確對待傳統,美術才能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