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步教學法建立在項目教學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對項目任務的完成,在訓練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需教師合理選擇項目,將知識分解到操作中,同時需教師引導學習,指導實踐操作,學生可采取個人、合作或互助的方式,進行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學習,進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專業技能。
【關鍵詞】五步教學法 創設情境 分解任務 互助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76-01
在全國實行“農村城鎮化,企業園區化,人口集中化”大轉型的過程中,中職教育的改革也勢在必行,我校借示范學校項目建設之勢,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改變傳統舊習,實施“五步教學法”,抓好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教案變學案,課堂即崗位,轉變學生觀念,增強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展示自我的舞臺,是探求知識、體驗學習過程的主陣地,是走向工作崗位的訓練場,教師要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只要學生能做到的事,老師不包辦;學生做不到的事,則由老師引導去做。在課堂上,教師是導演,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啟發者,老師的任務是針對性的發現、點評、追問和總結。就我校提出現行的“五步教學法——導、學、議、賽、結”的大背景下,根據本人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多年經驗和親身體驗,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在課堂教學中應歸納為“導、學、練、評、結”,具體操作中的關鍵環節應做到以下幾點,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導。創設教學情境,引情激趣,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為指導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確定方向。
第一,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教學。可以從企業崗位出發,讓學生充當企業人員,在工作情境中完成任務,讓學生在思想上以崗位服務為目標。
第二,引出課題是交代這節課的學習任務、相關內容及要解決的問題。出示學習目標,是為完成教學目標的重點、難點而設立的,使學生自主學習更有針對性,使課堂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更有成效。教師應根據課本的重點、難點、疑點、做簡單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做好筆記,通過查閱資料等,使大部分問題得到解決。具體地說,教師在本環節要將本課的課題進行分解,產生多個小任務或小問題,讓學生從任務中明白解決問題需要用哪些知識來配合完成,以及所學知識在任務中的位置,若有效果圖或成品,可供學生觀察和模仿,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目標。
第二步:學。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這一環節,是學生圍繞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上升到解決問題需學習的知識,帶著求知的欲望,進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展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激勵學生進步,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其次,要適時鼓勵學生對復雜問題適當地開展合作學習,重視合作的必要性和時效性;最后,要靈活選擇活動形式,只要達到完成學習目標即可,要追求實效。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時,教師應進入各個小組,了解或參與討論,及時掌握學生的討論進度和自學情況,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與問題,以便在后面的環節中點評。
第三步:練。協作互動,實操訓練。
將在上一環節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本環節中應用到實踐操作中。根據教師所布置的實踐任務,在小組內“兵帶兵”、“兵教兵”,教師巡回指導,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學習,將理論知識升華,變為實際操作技能。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學案步驟,同時將企業崗位中實際工作的注意事項引入到實際操作中,學生通過實際任務的個人獨立、小組合作或互助完成,養成上課如上崗、學習即工作的習慣,使當堂知識能得到充分練習,任務的完成也會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這樣既訓練了技能,又提升了學生的個人素養和合作意識。
第四步:評。學生展示交流,教師點撥升華。這一環節是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環節。學生任務完成、提交作品或任務、小組匯報或讓學生自問自答,目的是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成果,感受成功體驗,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點撥的重點是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作品的優缺點,解決學生自主學習遇到的難題,并進行及時糾正、規范。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出示相關的拓展題目,進行復習、強化學習目標,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五步:結。教學小結,歸納提高。這一環節,主要形式是老師圍繞教學中所發現的問題和優勢,以及教學過程中需改進的措施,組織學生歸納知識、成果評價,形成系統知識,目的是使學生易于掌握、易于復習,同時對本節課的知識有更立體的印象記憶,在應用上針對性更強,應用更準確,表達更清晰、更明白。
總之,在五步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定要做到:目標定位,方向明確;任務分解,自主學習;合作互助,操作練習;成果展示,交流提升;總結復習,易于擴展。
〔責任編輯:李爽〕